鲶鱼效应的内涵及应用

2025-06-02 20:35:16

1、鲶鱼效应以鲶鱼命名,鲶鱼特点如下 : 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以鱼为食

鲶鱼效应的内涵及应用

3、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但是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由于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的内涵及应用

5、类似案例“狗鱼效应”: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有一位老渔民萼甜啭逖天天出海捕捞鳗鱼,奇怪的是,返回岸边之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而其他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怎样对待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全是死的。  由于鲜活的鳗鱼要比冷冻的鳗鱼贵出一倍,所以没几年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事情,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原来,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  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出了名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一仓死气沉沉的鳗鱼被全部激活了。  这就是“鳗鱼效应”的由来,也称“狗鱼效应”。实则两者本质是一样的。

鲶鱼效应的内涵及应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