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包装印刷油墨结皮的方法
1、虽众说不一,但围绕这种现象的出现,印刷操作工一般采用的处理方法是:(1)不能用干燥过快的油墨;(2)添加中慢干溶剂;(3)更换已变质的油墨,即由流动性差到流动性优良;(4)在墨斗里不停的搅拌; (5)在墨斗上设置一个封闭的顶盖;(6)调节热吹风角度。一般有印刷经验常识的人,当干速过快、或油墨浓度过淡、或流动不良、或油墨触变性大、或油墨静电时,会采取将印刷机械速度调快的办法,既防止了油墨提早干结在印版上,又克服了包装印刷油墨成膜形成的结皮,消除了图文的斑纹故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笔者建议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2、方法一:加入抗氧及缓凝剂。在印刷油墨体系中,加入抗氧剂或缓凝剂的作用在于,预防包装印刷图文成膜过程中产生自由基,从而达到中断墨膜氧化、挥发聚合。一旦在极短的时间内溶剂挥发,油类的氧化过程也随之减少,其油墨产生的自由基会继续聚合成膜。
3、方法二:加入隔氧剂。采用被称为隔氧剂的液状石蜡添加在包装印刷油墨里,产生的蒸气填充在油墨桶、罐、盒之间,使之形成一层隔氧层(膜),从而有效地阻止因蒸气压而极易挥发掉油墨体系里的溶剂。
4、方法三:加入络合剂。长期以来,包装印刷油墨添加防结皮剂(即阻聚),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了,近四十年来大都采用酚类,而在水墨里则选用苯甲酸,比起最早选用高沸点的溶剂盖面既省时,又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使用了肟类化合物作为油墨防结皮剂后,发现丁醛与甲乙酮肟对防止油墨结皮效果最好。一些油墨制造商和包装印刷操作者认为,肟类化合物的防凝胶效果已超过了传统的酚类化合物。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研制成功了甲乙酮肟防结皮剂,继丁醛肟的问世后,使我国的应用及效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