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级天文爱好者的几点忠告
1、一、首先要提的是现在没有多少爱好者盲目地认为口径至上的原则了,为什么呢,凤凰203800口径够大了的,但是效果绝不比信达的小兰小黑好。望远镜的选择呢大口径至上其实也没错不过前提是镜面精度和镀膜情况也要跟上否则你从50倍提高到300倍,成像也会随之相应模糊6倍,精度要是够了可能这一提高只会模糊2倍甚至更少
2、二、看深空应该选择什么望远镜?也许很多朋友都会异口同声推荐短焦反射~或者是短焦比镜子,正所谓短焦深空长焦行星嘛~~我不知道这些知识是怎么流传地那么广泛那么地被人认为正确无误的。我觉得最初说这个观点的朋友的立足点可能是建立在摄影上的,为什么呢,很简单,深空天体的面积往往都是相当巨大的昴星团的视直径是月亮的两倍,M31是月亮的6倍······我们也都知道对于同一视野的目镜而言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但是深空天体面积那么大,理所当然就得低倍数啦。对的但是大家不要忽略最重要的一点深空天体是面状天体而恒星是点状天体,面状天体计算的是总体面积亮度而恒星完全就是单位面积,这也就是像星系这样的模糊状天体看似有3等但是实际总给人的感觉没有3等亮度的原因之一。人的眼睛没有累计能量的功能或者说没有长时间曝光的功能,就以M31这样的星系来说长时间曝光后你才能看到视直径3°的全貌,而目视在大部分业余观测者的观测地点看来几乎就只是个星系核,整个星系最亮的部分可见,当然要是你的条件特别好口径又特别大可能会壮观很多,但是再怎么目视都不可能把这3°的全部看到~~~这也正是拍摄深空天体都选短焦的原因,因为配上同样的CCD,短焦时候倍数更低视野更大,能包括进去整个天体;要是长焦的话拍摄完毕你得到的就只是部分了(小面积的行星状星云除外)。说到这里似乎观点还是支持短焦深空的,但是注意,仅仅对于摄影而言,目视完全不是如此!!!仍旧以M31这样的大面积天体来说,就如上面所言,目视能见的仅仅不过最亮的星系核部分~~这个部分是很小的,但是我也给你1°(事实上在大部分业余观测者的观测地点看来仍然小得多)的范围,我用的器材是信达1271500马卡,那么我长焦就看不了了吗?~我不那么认为,请哪位同好借给我一只PL40或者PL30,我来给你计算:配PL40,放大倍数为37.5倍,PL目镜的视野为50~60°(更别说广角目镜超广角目镜极广角目镜了)我取最小的数值50°,那么实际的望远镜视野就是50°/37.5倍=1.333333333···°大于上面假设的1°目视可见最大视野;下面换成PL30,放大倍数50倍则望远镜实际视野刚好1°,也是可以观测到所有可见区域的~~~不仅如此,我还想说,长焦比短焦更加适合目视观测深空天体!!别忘了还有很多小面积的行星状星云比如M57才2′30″、M27才15′12″等等~以及很多小面积的星系星云M1才6′、M95才7′半、M96才7′(月亮视直径为30′=0.5°)这些目标都适合高倍观测,低倍反而看不到细节甚至根本无能为力,比如100倍(1500/15=100倍望远镜视野:50°/100=0.5°)。总体来说所有的深空天体最适合的观测倍数为40倍~160倍(其实也有很多有需要上到200倍以上观测的),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这些面积比较大的可以控制在100倍以下而像上述的小面积天体上100倍那就是常事了,行星应该也没有多少爱好者喜欢用100倍以下观测的吧,双星就能不用说了,必须要高倍或者超高倍。相比较750以下的短焦要上到150倍恐怕就得加增倍镜了,当然要是用TV增倍那影响不会很大,但要是用普通的增倍那就会降低成像质量了,那么说到这里你还觉得目视是长焦行星短焦深空吗?还觉得马卡施卡不适合深空观测吗?
3、三、极限倍数;老师问:一架望远镜的极限倍数是多少呢?~学生答:望远镜毫米口径的2倍。老师问:为什么?学生挠挠头说不出所以然来。那么真是这样的吗??首先我想说的是答案存在20%的正确率和80%的错误率。我们一点点来说。首先我要告诉您的是,这个公式只不过是一个经验公式罢了(就好比极限星等是6等位经验极限星等一样,这只是以当初创造星等分类的那位科学家的眼力以及观测条件来说,目前世界上的大型天文台几乎都能提供7等以上甚至8等的极限星等);其次这个极限放大倍率内在必要条件是达到足够的整体精度,要是整体精度跟不上那么极限放大倍数就达不到口径毫米数的2倍,要是精度足够高,产生的误差就足够小那么你就可以达到3倍的极限放大倍数;第三环境影响,这个我不多说了;第四,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比较适合对于太阳系内行星而言,对于恒星并不适用。这一点如果你是一位双星观测者就会深有体会。观测行星,以我的信达1271500MK来说,放大倍数达到220倍的是成像清晰度已经下降了很大一截了,倍数再加大我也看不到更多的行星表面的细节;然而我后来转为主攻双星观测,我发现必须经常用一些超高倍数来观测双星,400倍甚至500倍的放大倍数,再大才会出现无效放大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都知道行星是面状天体而恒星是点状天体,所以在单位面积的亮度上行星会不如很多的恒星,金星的单位面积亮度应该不会有一等星亮(哪位有兴趣的同好可以计算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再次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一百米远处的人,你看到他的轮廓永远比看到他的面部特征来得容易地多。双星和行星的观测就好比这种关系。因此也就决定了两者的放大倍率的不同,观测双星的极限放大倍率可以远比观测行星的大得多。所以大家以后再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仅仅只说一个2倍,这是非常误导入门的初级爱好者的
4、四、黄道星座:黄道一共有几个星座呢?应该会有很多爱好者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12个。事实上也没错,只不过那个只是占星里面的说法,而天文学意义上的黄道星座是真真实实地13个,多出了一个蛇夫座(已得到朱进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