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1、培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家长都平等、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喜好、特长,不要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不管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喜好,自己做主安排孩子的人生。作为家长 ,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向孩子揭示有关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对孩子做得好的行为给予积极肯定,让孩子形成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时,他会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形成良好的自尊感;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要注意把握度。对孩子的自尊心的保护,也要注意度的把握,如果超越了界限,就会使孩子萌生“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意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导致自尊失控,严重的还有可能发生人格失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好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互为条件的,只有先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人的自尊的实现是同明是非、辨善恶分不开的,只有是非分明,趋善嫉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自尊;
3、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培养孩子纪康的个性。只有孩子的行为和品行与社会公众利益、价值相符时,他的行为才能得到公转韪嫱长众的认可,从而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发产生自尊感,如果孩子不具备一些优良品德,人生价值观扭曲,所做所为只能满足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危及他人和社会的正当利益,不仅得不到尊重,还会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唾弃,不可能培养自尊感。如果塑造了孩子优良的个性,让他从小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开朗,谦逊宽厚,勇敢果断,负有责任心,爱国爱民等优良品格,有利于将孩子的自尊心发展到集体荣誉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上来,从而形成深厚的自尊感;
4、孩子做错事受到处罚时也要注意尊重孩子。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对孩子的错误要从正面示例,正面引导。批评要讲究措词,语气,方式方法,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真的为了自己好,是真的关心爱护自己,并非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不要不分场合在别人面前处罚或不尊重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优秀的孩子作比较,这是孩子最忌讳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
5、仔细观察自己孩子的特点,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特长。选择孩子最感兴趣的、孩子觉得最容易学会的内容进行培养,让孩子学有所长,一旦孩子掌握了一门特长,会受到同学的尊重和羡慕,从而成为孩子自尊自信的源泉;
6、家长要强化、升华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自尊心的最终形成有一个过程。开始,他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他人的表扬或肯定,从而萌发了自豪感和自自尊感,这还只是浅层次的自尊,它是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出现的,还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鼓励他取得更大的成绩,从而享受胜利的快乐,树立孩子更强的自尊心;
7、注意培养孩子善于竞争的性格。父母要鼓励孩子尽最大努力去挑战自我,超越同学,第一次没做好的事情,要总结经验,把失败当做暂时没有成功或当前方法无效的反馈,越挫越勇,争取第二次比前一次做得更好。在经历失败并战胜自我、超越同学取得一次一次胜利后,孩子的自尊心便为成为稳定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