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哪种方法来进行测谎是最有效的
首先了解一下说谎的认知神经机制
我们都知道,说谎是一件很费力的“活动”——你需要思考如何说谎、需要猜测别人的反应、需要抑制自己的道德感…….这意味着说谎的过程需要消耗很多的认知资源,这个过程是凭空产生的——大脑是人进行思考的“物质”基础,认知活动是大脑的活动,这也说明说谎的可监控性和测量性。
2003年,国外学者Izzetoglu等人(2003)首次将fNIRS(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技术引入到测谎研究中,结果发现说谎引起了被试大脑前额叶皮层有更大程度的激活,但是人的认知功能是复杂,所以在后来的研究在也发现了,相对于诚实行为,人在说谎时会额外增强额下回、额中回、额上回和额眶回(orbitofrontal area)等大脑前额叶皮层相关脑区的活动,
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通过使用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s, SVM)和线性判别(linear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等算法从fNIRS信号中提取括犯罪知识测试范式这种经典谎范式中说谎和说真话时的执行功能的信号特征,对说谎反应和说真话反应进行区分,
2008年, Tian, Dobbs, Carmen, Kozel和Liu (2008)甚至将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总血红蛋白三种指标结合起来,测谎的正确区分率一度达到91%;
而在2018年的最新研究中,Lin等人(2018)将ERP和fNIRS的信号结合起来分析发现,正确识别谎言的准确性从单个方法的85% (ERP,事件相关电位)和84% (fNIRS,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提高到了94%,而这94%的准确率也说明了这些技术测谎的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远比市场上的那些测心跳、血压、脉搏的测谎仪准确得多。
虽然通过上面的技术方法进行测谎的准确率是惊人的——用这种实验研究式的方法是用来测谎似乎是最有效的,但似乎也是最不可能,要么是成本太高,要么是程序太复杂——除非能根据这些原理和研究结果制作成便携的测谎仪。
而且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说,用这么大的“工程量”来进行测谎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知道和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察言观色”了。
例如,当一个人说谎成性或者心理素质较强的时候,除了一些认知活动,他们说谎时情绪反应就会很小——面不改色、轻松自如,就跟说真话时的反应一模一样(尤其是缺少同理心一些反社会的精神病态患者更是如此,或者一个出色的演员也可以做到这样),他们甚至都可以自己骗自己了,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对他们的微表情和微动作进行解读,但并不是无法解读,只是这种情况下破解谎言就十分考验个人的解读能力和经验了。
参考文献:
白学军,章鹏,张琪涵,宋璐,杨宇. (2019).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说谎研究中的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 27(1), 16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