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如何从0到100万粉丝
1、信任你和老板、你和客户之间原则上应该是相互信任的关系。乔布斯曾经说过:“It doesn’ t 罪焐芡拂make sense to hire smart people and tell them what to do; we hire smart people so they can tell us what to do.”(出自 Fortune 的报道《What Steve Jobs taught executives about hiring》)但现实是,你的作品往往需要老板或者客户的确认,而且不止一道的确认程序。他们既然没有你专业,还来指导你怎么做,怎么能靠谱呢?众所周知,抓热点是社交媒体上的主要玩法。确认之后,要么热点都过了,要么抓的角度都被其他公众号抓了。那么,哪来的传播和口碑呢?另一方面,我们也别指望信任从天上掉下来。信任是靠一步步建立起来。我们的第一篇原创 10 万+《第一条朋友圈广告来了,知道它在国外长什么样吗?》是周日晚上 9 点多(2015年1月25日),第一条朋友圈广告(可乐还是宝马的那个)之后马上发布跟进的。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准备了 2 天,改了好几版稿子,周六、周日的时间,也是守着朋友圈广告的到来,几乎没有怎么休息。这样没有周末的运营生活一直是团队的日常,将心比心,信任是这么靠努力和专业换来。在 LinkedIn,没有确认,只有充分授权和信任。即使搞砸,也从未被质疑。毕竟,这样你才有勇气去试错新的东西啊。具体到解决办法,一定要不停地争取信任和授权,另一方面要做出成绩(阅读量的明显提升、10 万+等)。很多时候,有了成绩,错的也成了对的。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3、价值观三观超正是运营、抓热点的前提。你要问我什么是正确的三观?就是在著名的优衣库事件当天,去追冥王星的热点。7月15日 那天,我们考虑再三,发了一篇抓冥王星热点的《我们相信,好奇心和梦想能战胜一切荒谬》。文章大体是号召大家去保持好奇心,去敬畏那些美好的东西。说老实话,当时心里非常没有底,做好第二天收获惨淡阅读数的准备。结果文章最后 37 万的阅读,第二天粉丝净增长了 1 万 3。就我们公众号的情况而言,一般是 100 万的阅读,才会有 1 万多的涨粉。有一点补充一下,点赞数、阅读数和涨粉数不是线性关系。你观察够多的账号之后,会发现这点。

5、互联网产品思路做公众号现在公众号创业的概念非常火热,各种融资。这种现象好与坏站且不说,但是有一点值得庆幸:它被当成了一项服务或者说产品被对待。我一直把公众号当成一种互联网产品。它和媒体的区别远远大过 Buzzfeed 和 New York Times 的媒体形态之差,完全可以另起一篇文章,在此不表。既然是互联网产品,你应该用互联网思维对待它才能获得好的结果。互联网+、O2O 我都不太懂……说一个自己知道的概念——MVP 原则(Minimum Viable Product)——先把一个最简单的产品跑起来,然后再一点点加功能。你没有想好定位、文章风格等等都没有关系,你先搭个靠谱团队,把这件事情做起来,然后用不同的文章类型去测试用户的喜好。进入今年3月 之后,我们慢慢测试出了我们用户的口味。然后你可以从增长曲线看到 5月 开始爆发。截止到今年12月25日,我们一共有了 100 篇以上的 10 万+,5 篇 100 万+文章。这其中,每两周 Office 专栏和每周末的女性专栏贡献最大,每篇都是 10 万+。抱着测试的心态,发现用户非常喜欢,那么剩下来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加大剂量,(良)药千万别停……

7、现在很多号只抄我们标题,不抄文章现在看到很多账号直接抄我们标题,也不可能举报,拿他们没办法。不过没关系,只要掌握方法,就永远不怕复制。我说的 “标题党” 不是说把节操随便丢弃在路上,捡都不想捡。有两件事不要碰,一是标题必须和内容还是有相关性,不能一点无关。第二,不要有那些糟糕的意识形态:屌丝、逆袭、人赢等等,这个世界不是一个黑白二元化的世界。为什么标题在公众号里变得异常重要?因为既然你的文章阅读量 80%来自朋友圈,说明文章靠的是朋友圈转出来的。在朋友圈,你看不到摘要、大图,你看到的只有那一行标题。所以,在信息爆炸的公众号,如何用标题去吸引用户的阅读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Sheryl Sandberg 丈夫去世之后,我们转载了一篇她的特写《渐渐地,我成了房间里唯一的女性》,只是改了一标题:《那个激励了全球女性的人,今天我们祝福她》。最终,获得 81 万的阅读量,是原出处 9 万多阅读的 8100%增长。标题如何起,先看一下我们团度最骄傲的一套 Office 专栏的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