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防治方法
1、灰色霉病发病的环境因素。利用菌核在20~30℃下越冬土壤和残体上,到了夏天。 该菌耐低温,在7-20℃下产生大量孢子,苗床内的温度为15-23℃。 光弱,相对湿度在90%以上,苗表面有水膜时容易发病。 开花时最容易受到创伤的疾病,这些疾病是通过气流,灌溉,农耕作业从伤口和老化器官侵入的。 例如,持续雨天或寒流强风时,放风变慢,密度变高,苗的生长变得激烈,苗的移植过程中根和叶受伤等症状恶化。
2、种子臭氧杀菌。育苗播种前用臭氧水浸种40-60分钟。 高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移植苗前,关闭换气口,高剂量臭氧气体灭菌空棚。
3、选择良种,严格控制育苗。选择抗病性优良品种可以提高番茄抗灰霉病能力。 育苗最好使用无病的新床土,使用长年未栽培葱,大蒜或西红柿的粮食作物的土壤。 注意不要在病房内的温室内培育苗,也不要分苗,以免苗感染细菌。
4、清洁田园。在定植前,除去温室内的残株和枯枝的落叶,对地面进行深耕。 发病初期即摘除病叶,病花,病果,下黄叶,老叶,在室外填埋或烧毁,保持温室清洁,减少首次感染源。 在进行农活时,要注意区分健康株和病株,防止细菌的人工传播。
5、降低温室内的湿度。培垄时,采用滴下供水,避免了大放水。 浇水在晴朗的早晨和雨天进行的话,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的湿度。 另外,通过在垄断沟上铺上干燥的麦秸,在缓和地表水排放的同时,缓和作物生长层的温度变化,减少因湿度高,温差大而引起的露水凝集,具有吸湿作用。
6、变温通风。已知31博咬舛枨℃以上的温度会降低葡萄孢子的发芽速度和数量。 因此,选择了在晴天上午较晚的时间释放孢子,使温室温度迅速上升到33℃后再释放孢子。 温室内的温度下降到25℃以上时,中午还会继续排气。 预计中午过后,温室内将保持在25~30℃。 温室内温度下降到20℃时,关闭通风口,缓和夜间室温下降,夜间温室内温度保持在15~17℃。 下雨天要及早打开通风口换气。
7、去除残留花瓣和柱头。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对果实的首次侵袭部位主要是残留的花瓣和柱头,之后扩散到果实的茎部和脐部,最终扩散到果实的其他部位。 因此,在作物开花7-15天后(幼果直径约1厘米),去除作物幼果上残留的花瓣和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