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中国10大考古发现

2025-05-09 11:28:17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里,诞生了中国现代考古学。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一次次轰动了全国乃至于全世界。这些奇迹不断改写着民族和人类的历史。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回顾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并希望借此机会向无数为考古事业付出艰辛劳动的专业工作者,和那些具有高度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通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震惊世界的中国10大考古发现

1、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1899年的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达仁堂中药铺购得治疗疟疾的中药。在其中的龙骨上,他意外地认出了陌生的古代文字。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龙骨成为值钱的古董之后,商贾为专擅厚利而隐瞒了其真正的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小屯。直到1908年罗振玉探悉真相,才考定了小屯就是沉寂了3000多年的商代帝都――殷墟。从1928年到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其规模和成就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抗战爆发后,发掘工作被迫中止。1950年起,新中国的考古人员继续发掘,并于1959年设立了安阳殷墟考古工作站。经过70多年的发掘,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殷墟的重大发现中,除甲骨文之外还有大量珍贵墓葬、祭祀坑、车马坑等。小屯东北地的殷墟中心还保存了宫殿宗庙的遗址。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该鼎于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挖出,因无法搬运,又恐落入日本人之手,于是复埋入地下,直至1946年取出,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震惊世界的中国10大考古发现

3、北京人:五十万年前的祖先1929年12月2日,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为世界人类史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北京西南有一座石灰岩的小山。采石工常常在洞穴和裂隙的砂土中发现化石。老百姓称之为龙骨,并将它们卖给中药铺。1918年,来华担任矿政顾问的瑞典人安特生偶然来到龙骨山。1926年,外国学者们证实,安特生等人1923年发掘出的化石中有一颗原始人的牙齿。这一发现震撼了世界科学界,沉睡了50万年的北京人化石终于被发现了。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分别代表中外双方签署了系统发掘周口店的协议,经费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1929年12月2日下午4时许,太阳落山,寒意袭来。在昏暗的烛光下,有人忽然大声叫了起来:这是什么?人头!主持发掘的专家裴文中激动地将其亲手取出。这就是这震惊世界的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共发现了6个完整及较为完整的头盖骨和大量的、包括40多个人类个体的人骨化石。此外,还有大量简朴的生产工具和用火的遗迹,为研究四、五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令人极为痛心的是,所有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化石都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中失踪,至今不知去向,成为不解之谜。化石的失踪和化石的发现一样,再次震撼了全世界。

震惊世界的中国10大考古发现

5、满城:金川早羼膊缕玉衣、长信宫灯与博山炉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的墓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错金博山炉等罕见珍品得以重见天日。河北省保定市西北20公里的满城县有一座陵山,自古就被传为帝王陵墓,当地居民也称自己的先人是给人看坟的,但没人知道更多的实情。1968年,这个古代谜案就在解放军开山的炮声中揭开了。5月的一天,施工官兵发现山坡上被炸出了一个大洞。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指派考古所专家与河北文物工作队立即赶赴现场。满城汉墓的发掘过程高潮迭起。考古工作者们惊异地发现,山中竟藏有这样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和文物宝库。经考证,墓主是西汉中山国的第一代国王――靖王刘胜。他在位42年,死于公元前113年2月,距今已有2000多年。刘胜墓发掘完成后,郭沫若又根据西汉墓葬方式认定,在刘胜墓北侧不远处还应有一座其妻的陵墓。果然,就在他所指的地方,考古人员准确地找到了刘胜之妻窦绾的墓地。两座规模巨大、保存完整、年代明确,文物丰富的墓葬同时出土,已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随葬品中还有几样稀世奇珍。两件首次发现的最完整的金缕玉衣共用去玉片4600余片,金丝1800克。闻名遐迩的长信宫灯,其宫女双手执灯的造型优美别致,设计也极为精巧。此外还有一只华丽精美的错金博山炉,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

震惊世界的中国10大考古发现

7、河姆渡:七千年前的鱼米之乡1973年6月,建翻水站时意外发现了七千年前的鱼米之乡――河姆渡遗址。从此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远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浙江省余姚县有一个河姆渡村。1973年6月,余姚县罗江公社为使境内地势低洼的稻田增产,决定在河姆渡村的北隅建造一个翻水站。当开掘水闸基坑的工程进行到地下3米时,出现了一批罕见的黑色陶片、建筑木构件以及大量古动物骨骼。出于高度的文物保护意识,人们立即汇报了有关部门。在考古工作者试掘三个探方,认定这是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层之后,对遗址的抢救性发掘正式开始了。经测算发现,这部分遗址的范围达4万多平方米。经过两期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后认定,遗址由4个不同时期的史前文化堆积而成,最早的一层达7000年之久。在这片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艺术品,以及大片密集的、保存较好的木构建筑遗迹和一座形制奇特的木构水井。而总量达到120吨以上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更是轰动了世界学术界。此外,河姆渡遗址中还有大量的全国之最和世界之最,比如最早驯养家猪和水牛、最早使用天然涂料――漆等等。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无可争辩地证明,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已有高度发达的文化,它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震惊世界的中国10大考古发现

9、随县编钟:礼乐文化的见证1977年9月,湖北随县发现一特大墓葬,这就是2400多年前的曾候乙墓。遗物中的编向煎疗哓钟等8种、124件乐器轰动世界。这是中国考古和音乐史上的空前大发现。在湖北省随县(现改为随州市)县城西北约3公里有一个名叫擂鼓墩的地方。197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空军后勤某部的一个雷达修理厂在这里为扩建营地厂房而平整山地,施工时在地下发现了膏泥和石板。1978年3月,省地县联合勘查古墓小组认定,这是一座特大古墓,面积达220平方米,木椁规模达190多平方米。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木椁墓,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了整整5倍。这就是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这一古墓保存完好,出土文物达7000余件,包括珍贵的青铜礼器用具、罕见的古代兵器和车马器、精美的金器玉器,以及大量的漆木器和竹简。在出土文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124件精美乐器。它们包括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箫和竹笛8种,可谓管乐器、弦乐器和敲击乐器俱全。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计65件、重达2500多公斤的青铜编钟。它规模巨大、保存完好,且音色优美。经试奏证明,其和音、复调和转调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这就推翻了中国的七声音节从欧洲传来的传统说法。编钟出土时,依大小和音高的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历经2400多年至今仍负重矗立,极为坚固。整套编钟工艺高超,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旷世奇观。

震惊世界的中国10大考古发现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