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怎样赏月
顾名思义,秋天之中,称为中秋。蛱攫菸熘八月十五,正值秋季之中。中秋夜的月,系着你的兴奋,挂着我的期待。中秋夜将近,该怎样赏月呢?
一、在各种场合赏月
1、在各个地方,多种场合,只要有心,都可以赏月。
2、在家中。如果你在家中,可置椅凳于室外,与家人同坐,共看圆月,共谈月上有些什么。
3、在羁旅地。客居在外,独自赏月,或与朋友一道赏月。看天上之月,思全家团聚之乐。
4、在阳台上。阳台上,如琼楼玉宇,月宫赴会,沐浴清辉,似登仙境。
5、在院子里。看庭中月影,桂枝参差;听蛐蛐弹琴,如倾诉心声。
6、在山上。看苍穹清光,想手摘星辰。虽心中沉寂,却似有仙乐阵阵。
7、在小河边。看水中月轮,层层涟漪似云层;听潺潺流水,悠悠扬扬如奏鸣。
8、在床上。如果躺在床上,可见皓月当空,窗帘上映着窗棂的影子,几许清凉,随月光注入室内,让人增添几分惬意。
9、在火车上。看车中倏忽闪过月影,瞅窗外月下苍翠山岭;想穿越时光的隧道,叹时光之流逝难挽留;珍惜时间,当在每时。
10、在飞机上。看舷窗外深邃天空,月光下如涛云层,如穿越无垠碧海,上九天揽得玉轮。天上人间任穿梭,无尽思绪尽飞扬。
11、……
12、在以上种种场合赏月,各有其妙,各得其乐。赏月之时,不仅赏月,也关照身边之人,留自身形象,让人间充溢关爱。
二、向古人学习赏月
1、看月。古人赏月,少不了看月。例如,南宋词人辛弃疾看到“一轮秋影转金波”、“云何渐渐如钩”,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看到“碧海飞金镜”。南宋词人向子諲看到“何处飞来大明镜”。
2、听月。北宋文学家苏轼听到“银汉无声转玉盘”,又听到“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3、感月。元代文学家张养浩感到“玉露泠泠”,北宋苏轼感到“中秋谁与共孤光”。
4、忆月。南宋文学家范成大回忆“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宋代郭应祥回忆“当年弄影婆娑舞”。
5、想月。唐代诗人李峤想到“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6、祝月。苏轼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问月。苏轼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元代文学家张养浩自问自答“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8、盼月。明朝徐有贞盼望“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苏轼由眼前的清寒玉盘想到并生出一份盼望“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9、月下舞蹈。苏轼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10、看月下风景。晁补之看到“永夜闲阶卧桂影”,苏轼与友人一道看庭中月影“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珍惜美好光阴。徐有贞说“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近代秋瑾道“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12、古人有很多中秋赏月的记载,留下了许多中秋赏咧矸苒禺月的诗词。人与月相融,景与情交织,学古人之高雅情趣,炼人生之哲理;使自己体物能上一层次,思想情调能登上一个较高境界。
三、中秋夜无月怎么赏月
1、有人不禁会问:如果今中秋夜没有月亮,该怎么赏月?
2、我想,只要我们拥有以上诸觉,握有多种赏月之法,不愁月华不入心中。
3、只要心里有一轮圆月,就能上下照彻,使胸间如洗,心里月光荡漾,身体内外一片皎洁!——好一个澄澈空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