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凭着明公达于四海的威信,我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
出处:《裴注三国志·卷一十七·魏书十七》
原文:
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译文:
曹操让昌豨先回去,责备张辽说:“这不是大将应该做的。”张辽谢罪说:“凭着明公达于四海的威信,我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
扩展资料:
《三国志》的缺点是“失在于略”,意即叙事简略、很多史事未能记录。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受宋文帝之命广搜众书为其补注,丰富了三国时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资料,这其中就包括关于曹操的很多记载。
曹操后期能取得重大政治成就并非偶然,和其早期的行为处事、思想谋略等密切相关。从家庭条件、家庭环境及家庭能够提供的教育来说,曹操比普通人具有更多的优势。曹腾虽是太监,但他爱才重贤,历事四帝,而未尝有过,这是一个值得曹操学习的榜样。
从桥玄赞许曹操到他主动拜访许子将以求名声远播,以及曹操从政初期便整治地方官吏,清除不良社会习俗,这些都说明曹操渴望得到社会认同、求取功名的政治抱负。加之曹操少时便已深谙权术,能将对自己不利因素转化成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这些都是他逐鹿天下不可或缺的。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