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会“用心”“理解”“教育的本质”

2025-05-10 00:50:23

1、一等家长悟规律。二等家长学原则。三等家长要方法。

2、家长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只喜欢学方法的家长。这一类家长看书、咨询、接受培训的目的就是学到“几招”后,回家就能解决问题。只想学方法的家长不是好家长,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心不静”并“急功近利”,就好像武侠小说中“中练招数,不修内功”的江湖客,会一点花拳绣腿,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第二类:只喜欢看案例的家长。这一类家长喜欢通过学习并模仿“哈佛女孩”、“北大女孩”、“社会英才”等成功教子经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认真模仿成功典范的家长不是好家长,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高期待”并且“不切实际”,就好像武侠小说中“只模仿形,模仿不到神”的江湖客,表面是名家功夫,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第三类:只相信书本的家长。这一类家长就喜欢读书,盲目相信书中内容,盲目相信权威的语言,没有辩证地去看问题。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又云:“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不动脑”并“死搬硬套”,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按秘籍练习,临场不动脑”的江湖客,表面武功高强,但没有任何应变能力,实际应战可能一败涂地。第四类:只喜欢学习、不去行动的家长。这一类家长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但从来不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学的时候激动,想起来冲动,回到家一动不动”,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掌握秘籍,就是不练习”的江湖客,嘴上头头是道,其实什么都不会,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第五类:只学习、却没有成系统的家长。这一类家长学习的东西的很杂,没有把学到的东西形成科学的体系。此类家长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多”并“不成系统”,就好像一颗大树,满脑袋“叶子”却没有“根干枝”,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招招都会,连不起来”的江湖客,表面深通功夫,但漏洞百出,实际迎战可能一败涂地。你是哪一类家长呢?还是几种类型兼具呢?

3、除了学习本书的所有知识以外,家长们还要遵循以下规律:读经典,悟规律。

4、让自己心静静,读读教育经典,走进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和陈鹤琴,感受人性的光辉,感受教贯蜒臣恽育的本质,感受爱的美,最终悟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呢?交高人,学原则每一本好书的作者都是高人,每一个好老师都是一个高人,他们的每一个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你学会发现周围人的优点的话,每一个人都是高人。我们要通过和高人尤其是教育高人的接触,去学习教育的概念和原则,不断闭上眼睛问自己:“什么是爱的原则?”“什么是做人的原则?”“什么是信任的原则?”“什么是平等和尊重的原则?”什么是德行和责任的原则?”这也是本书重点要讲的内容,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这些理念,不到之处,还望海涵,关键还是要通过对原则的解释让家长去“悟规律”。行与知,要坚持在学习并掌握原则的基础上,一定要去做,“知易行难”是所有人都会说的话,却是人和人出现差距的直接原因。我们常常告诫孩子:“当目标正确的情况下,人和人的区别就是坚持了,谁坚持到最后,谁取得成功。”在原则基础上不断“行”,在不断“行”的基础上不断“悟” ——“悟本质和规律”。自己改,别人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是一个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明白的问题,更是一个家长像教育好孩子的关键问题!我们永远改变不了任何人,只能改变自己。对于教育孩子,夫妻关系的调适尤为重要,当我们自己改变了,爱人和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在此我们不多浪费篇幅,记住两个关键点即可。关键点之一:改变的过程中,眼睛不要盯着任何人,就盯着自己的内心。在和时间角力的过程中,每天问自己:“我学会了吗?”“我哪里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进步?”“我真的相信家人能做好吗?”“我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感觉到我爱他们呢?”......关键点之二:改变的过程中,绝不要求回报——换句话讲,“永远不要在意改变的结果,只需要努力即可”。很多人在改变的过程中总是说:“我都改了,努力了,他怎么还不改呢?”“我坚持到什么时候他才会改呢?”如果你想过这两句话,只要开始想,你的改变就前功尽弃了。西方哲学说“从量变到质变”,东方哲学说“要有悟性”,我们只需要把量做到极致,把悟做到极致,“质变”和“开悟”就会悄然而至。

好家长会“用心”“理解”“教育的本质”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