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五式太极拳特点评比

2025-05-22 17:11:37

太极拳的诸多流派会让许多人觉得眼花缭乱,不知道选择哪一种好,今天小编跟您谈谈太极拳的五大派系,当您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它们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后,相信会您选择何种派系加以锻炼,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一,陈式太极拳。太极拳 五式太极拳特点评比

 特点:动作外形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气势恢宏大度,浑厚凝重,动作连接和顺自然,简洁连贯,动作劲力刚柔内含,深藏不露,动作速度柔和缓慢,连绵不断。

 注意:防止过分追求动作柔,姿势低,幅度大,造型美,造成动作变形,以及出现跪膝、拔根等毛病,动作轻飘,出现柔软操化,失去轻灵中的沉稳,没有内劲。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其拳路逐渐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架势有高、中、低之分。

 三 ,武式太极拳。太极拳 五式太极拳特点评比

四,吴式太极拳。

特点:动作外形开展适中,紧凑有度,,动作气势端庄典雅,小巧灵活,动作衔接,细腻和顺,轻松自然,动作速度均匀和缓,连绵不断,动作劲力,以柔为主,兼有内劲。

注意:防止斜中寓正而斜中不正,出现俯身、折腰、撅臀的毛病。

  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循规蹈矩,松静自然,独具静态之妙。拳架虽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不显拘束。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五,孙式太极拳。

特点: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园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趟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合”相接,所以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河北完县人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之师郭云深,又从师程廷华学八卦掌。经多年研练,功夫深厚。后有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太极拳 五式太极拳特点评比

  怎样掌握太极拳运动量,掌握运动量除了测定呼吸与心跳外,还有一种自控法,那就是“酸加、痛减、麻停”六字诀。这是通过自己锻炼后的感觉而定的。如果锻炼后发现肌肉疼楚,抬举重胀,这是正常的生理反映,可以增加运动量,继续学习,这叫“酸加”。

  练习后出现局部疼痛,而且逐渐加重,这说明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陷性炎症反应,则运动量需要减轻,以免使炎症扩大,这就是“痛减”。

  所谓“麻停”是指练后感到某一部分有麻木不适,而且逐渐加重,这是局部神经爱压的征兆,也是锻炼方法不正确的表示。必须立即停止,寻找原因,待纠正后再进行练习。

 练太极拳还应该知道以下几点

  静练为养,急练会伤;慢练为养,快练会伤;放松练为养,紧张练会伤;用意练为养,用力练会伤;中和大方练为养,心存打人念会伤;敛神聚气练为养,片面发劲跑气会伤;练拳似休息为养,疲劳身心练会伤;练拳似行气为养,努气练会伤;推手善柔化松放者为养,顶力相抗不善运化者会伤。

结语:我们练习太极,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要记得巩固旧知识,其中,内功心法的修炼也是很重要的,给大家列出了如上几种太极流派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希望为大家太极拳的修炼提高到一定的帮助。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