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怎么化妆
1、一开始的粉底就是普通的米做成的粉,就叫米粉。但是因为不好定妆,人们又发现了铅粉。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上妆效果好不易掉落,但是长期使用会让肌肤发青甚至金属中毒。除了这些粉以外还有水银粉、紫粉,珍珠粉,滑石粉、爽生粉、养颜粉、香粉等等……

2、打完粉底,我们就要涂腮红了,一般用胭脂作为腮红,胭脂音同燕脂燕支,为外来语。汉代时从匈奴传入我国。妇女敷粉后以之饰面,当年匈奴人有诗,“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意思是当年汉朝打到匈奴,占领了焉支山,因为焉支山里可以开采用于提炼成腮红的矿物质,所以匈奴人痛恨自己的妇女们都没了化妆品。早在商周,妇女以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红美饰自己,只是当时并不流行,只有舞姬与宫人使用,所用材质为朱砂。汉朝后胭脂的进入改变了传统化妆材料并且使红妆得到进一步推广。再后来人们发现一种红蓝花。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6、3斜红相传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宫中有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对她十分宠爱。一天夜里,文帝在灯下读书,四周围是以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文帝,不觉一头撞上屏风,顿时鲜血直流,伤处如朝霞将散,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其他宫女有见如此,也模仿起薛夜来的样子,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名“晓霞妆”。时间一长,便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一般画在太阳穴处,是一条红色弯弯的新月形,有的还故意描绘成残破状,像伤疤一样

7、最后就是画龙点睛的口红了唐代唇妆以小为美,口红被叫做口脂、唇脂,在动物脂肪中加入香料和红蓝花染色的脂就是口红了,有的配方还会加入朱砂、蜜蜡、香油等等同时根据历史记载有用雕花象牙筒来盛的口脂,也有这种纸片口红,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见到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86
阅读量:59
阅读量:88
阅读量:33
阅读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