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疗法的操作程序
1、在第一阶段,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通过沟通,深入细致地了解求助者的病因所在,条分缕析地帮助求助者弄清楚他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或者那样,分析求助者的困扰是否是因为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假设求助者的困扰皆是因为其个性,使其在遇到事物与自己所期待的目标或者结果相反时,就会引发他的机体产生不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如果他遇到的事物与其期望值相匹配时,就会引起他的机体产生适度的情绪反映。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在这一阶段以积极的咨询与治疗技法,去对求助者的问题和需要进行客观的了解目标,以达到彼此建立正常的咨询与治疗关系和氛围为目的。
2、在第二阶段,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引导求助者找出他自己在面对某种事物的困扰时,他所持有的、起着消极作用的不合理的看法、情绪和态度等,指出求助者症状形成的过程和泛化的主要原因是来源于他自己的个性和态度在面对事物时所产生的偏执反应,求助者要想改变这一状况,他自己就必须理性地直面现实。如果求助者坚持以原有的个性和态度看待问题,其身心状态还将被负面情绪所困扰。简要地说,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在这一阶段是符合逻辑地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问题,指出其症状的来源和发展的后果,最终达到促使求助者配合咨询与治疗的目的。
3、在第三阶段,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指出求助者身心被困扰的缘由,支持、鼓励求助者合理的态度和行为,引导、帮助他学会内省和换位思考问题,使其认识、领悟到生活中“舍得”的含义是“有舍才有得”,求助者只有自我舍去非理性的消极、偏执的心理,才能使其自我积极地构建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促使他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以精深的恩威并施疗法,循序渐进地促使求助者的症状得以康复。在心理调适或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可拟出多种客观现实的情形与求助者进行比对,进而促使求助者自己认清其问题中的是非,并且能积极主动地改变他自己偏狭的思维方式、信念、情绪及行为,而以合理、正确的思维方式、信念、情绪及行为等活动去面对事物和处理问题。
4、在第四阶段,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与求助者一起回顾他自己来咨询前的身心状态,比如说,求助者来咨询或治疗时的思想观念、态度、情绪及行为习惯等,与其此时改变后的现状相比较,使求助者将调整后的效果予以量化。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再与求助者分享他自己现在对原有的错误观念和行为的看法及其对问题纠正后的感悟。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分析求助者现在的心理现状是否还有什么欠妥的层面,鼓励求助者树立信心,强化已取得的成果,建议求助者自己对新学到的新理念加以巩固,进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指导求助者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运用恩威并施疗法的知识来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在前文介绍过的恩威并施型家庭教养模式与此疗法协作,有着相互呼应、彼此促进的作用,能促心理咨询、治疗或者家庭教养的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