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如何治疗痛风

2025-05-19 23:32:15

汉代张仲景在《金旺要锐瞒噌澡略》记载:“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人水中,如水洫币橥郊伤心,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痛风病,早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被我国的中医发现并且治疗。那么,现代的中医是如何治疗的呢?

现代中医如何治疗痛风

根据上海著名专家介绍以下几点是现代中医治疗痛风的关键几点: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人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塞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寮,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方药】尿酸平降剂方加减:土获等、忍冬藤、滑石粉、生位仁各30 g,泽泻、丹皮、当归、赤芍、黄柏、川芍、防己各10 g,苍术15 g,半夏12 g,党参20 g.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温服。 效果:益气健脾,泄浊化痕。

【方药】运脾渗湿汤加味:草薛、白术各20 g,土获等50 g,猪菩、滑石各15 g,川牛膝、粗麦、篇蓄、车前子、制大黄各10 g,桂枝5g,生慧米30 g,黄蔑、泽兰各20 g,防己、灵仙各15 g,丹参30 g。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温服。

效果:补脾益气,化痰除湿。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