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题怎么运算求解
1、运用说明
从选项入手,代入某个选项后,如果不符合已知条件,或推出矛盾,则可排除此选项。
1)直接代入:把选项一个一个代入验证,直至得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激耕止。
2)选择耕胆追性代入:根据数的特性(奇偶性、整除特性、尾数特性、余数特性等)先筛选,再代入排除的方法。
2、适用题型
运用于多位数问题、不定方程问题、剩余问题、年龄问题、复杂行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等。
具体撤温示例及运用如图1

1、运用说明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取一个恰当的特殊值直接代入,简化问题。特殊值法须选取满足题干的特殊数、特殊点、特殊函数、特殊数列或特殊图形代替一般的情况,并由此计算出结果,从而快速解题。
2、适用题型
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等。
如,工程问题、浓度问题相关的比例问题,一般将特殊值设为1;涉及多个比例的问题时,若将数值整数化,可设特殊值为总量的最小公倍数。
具体示例及运用如图2

1、运用说明
图解法运用的图形包括线段图、网状图/树状图、文氏图和表格等。
1)线段图:用线段来表示数字和数量关系的方法。一般,用线段来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整个运动过程等,来解决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等。
2)网状图或树状图
①网状图
一般由三组斜线组成,各组分别代表一种事物。从各自的顶端向下面走,分布率就从100%向下降。即用一个三角形网状表示某个对象在三个方面的分布情况。
②树状图
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
3)文氏图
用一条封闭曲线直观地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图形,能直观地表现出集合之间的关系。其中圆表示一个类,两个圆相交,其相交部分就是两个类的共同部分。两个圆不相交,则说明这两个类没有共同元素。
4)表格
将多次操作问题和还原问题中的复杂过程一一呈现,也可以用表格理清数量关系,帮助列方程。
2、适用题型
几何问题、行程问题、年龄问题、容斥问题等强调分析过程的题型中运用。
如,网状图或树状图可用于排列组合、推理问题或时间安排类的对策分析问题。
具体示例及运用如图3

1、运用说明
利用分与合两种不同的思维解答数学运算的方法。
1)分类讨论
指当不能对问题所给的对象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进行分类,逐类研究,最后将结论汇总得解的方法。
需注意分类标准统一,分类情况不遗漏、不重复,不越级讨论。一般是多种情况分类讨论后,再利用加法原理求出总的情况数。
2)整体法
①将某一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在问题中总是一起考虑,而不单独求解;
②不关心局部关系,只关心问题的整体情况,直接根据整体情况来考虑关系,这种形式经常用于平均数问题。
具体示例及运用如图4

2、适用题型
一般适用于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解方程等。
1、运用说明
1)分析极端状态
先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极限状态,再与题干条件相比较,作出相应调整,得出所求问题的解。
2)考虑极限图形与极限位置
①极限图形:主要是利用一些几何知识。
如,对于空间几何体,当表面积相同时,越趋近于球体的体积越大;同理,当体积相同时,越趋近于球体的表面积越小。
②极限位置:先找到图形中满足条件的极端位置,再判断极端位置与题中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求出题目答案。
2、适用题型
一般适用于鸡兔同笼问题、对策分析类问题等。
具体示例及运用如图5

1、运用说明
1)十字交叉法是由盈亏思想得到的,即多的总量等于少的总量。
2)用“交叉十字”来求两个部分混合后平均量,包含“部分平均量、混合平均量、交叉作差项、部分平均量分母的最简比”。
设第一部分的平均值为a,第二部分的平均值为b(这里假设a>b) ,混合后的平均值为r。得到等式:(r-b)/(a-r)=A/B.
3)运用步骤
①找出各个部分平均值和总体平均值;
②平均值间交叉作差,写出部分对应量或对应量的比;
③利用比例关系解答。
2、适用题型
一般用于两个部分相关的平均值问题,且运用的前提是已知总体平均值。
如,多个“比值”的混合问题,“比值”可以是平均数、浓度、利润率、增长率、折扣、比重等。
具体示例及运用如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