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狗的正确方法
细究起来,遛狗也算一蜂擒萏赃门技术活。无论是对狗狗,还是对主人来说,遛狗都是十分有益的活动。遛狗不但可以帮助狗大小便,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够杀死狗身上细菌和寄生虫;也有利于主人的身体锻炼。
遛狗
二、遛狗要找对地方
1、勿携犬进入公园、公共绿地等
狗,其实也需要放松。人和狗,都是生命,都想有个放松的空间。不能只呆在屋子里,天气挺好的,都想到公共空间里溜达溜达。显然,这种需求并不过分。如果讲过分,是因为有人怕狗。养狗有养狗的道理,怕狗有怕狗的道理,但双方不应该形成对立面。所以,想解决“人狗分离”,得辟出一定的地方。在这些区域,养狗的,撒开欢儿的遛狗,遛出什么花样来也不会影响到别。
2、小心草坪蜱虫
“蜱虫在岛城的分布比较广泛,山林、草丛、灌木丛等都是它们喜欢的地方。”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防治科主任姜洪荣介绍,蜱虫一年四季都有,夏季尤其多,家中养宠物狗的市民遛完狗回家后,记得检查狗身上是否有蜱虫,尽量少去草坪、灌木丛等地方。需到山林等地干农活的市民,或者爱好户外游的驴友,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以防被蜱虫咬伤。
3、远离毒草
撒在公共绿地里的药剂可能会毒到宠物。居民在公共绿地活动时要管好自家的宠物;如果皮肤或眼睛接触药剂,一定要用大量清水冲洗;若误食,不可用药物引吐,应饮用大量水催吐,并立即就医。
【编辑点评】
外出遛狗别让狗狗处处留粪。整洁的绿道经常可以见到有宠物狗只随地便溺。部分不文明的狗主在遛狗之后留下一路狗粪,让散步者频频中招,叫苦不迭。据悉,《顺德区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也规定:“携带动物进入绿道的,必须做好防范措施,防止动物排泄污染环境,并要防止动物践踏、破坏绿化、设施等行为。”方便他人,也是方便自己。
遛狗
四、有的狗狗不能遛
1、出生不超过三个月的小狗狗
类似这样的狗宝宝,连走路都走得步履蹒跚的,每天适合做的事情就是吃完了睡、睡完了吃,偶尔接受一下主人的爱抚。
2、发情中的母狗或孕狗
有的主人带着自己正在发情的母狗狗出去溜达,光顾着和别人聊天……数天之后,发现自己的狗狗怀孕了,连狗宝宝的爸爸是谁都不知道。而怀了孕的狗妈妈可以出去遛遛,但第一时间不能太长,第二主人要注意时时关注,如果在狗妈妈附近有其他公狗的话,就要注意保持两者间的距离了。
3、新买的狗狗
有的宠物主人喜欢带着新买的狗狗出去遛,但这的确不是一个好习惯。因为没有完全免疫或者开始免疫但还在两周危险期内的狗狗是不适合到处溜达的染上病菌怎么办?同理可证……那些正在生病或大病初愈的狗狗也都不适合经常出去溜达。你看看动物世界里面,病了的动物都是乖乖地待在窝里养身体,有谁会没事出去打个“白鸽转”,发散发散心情的?
【编辑点评】
进入中老年期的狗狗在遛狗的时候应该注意,不应做让它心跳和呼吸非常快且长时间的运动。当呼吸和心跳维持数分钟或十多分钟非常快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心肌缺氧和全身多处组织的缺氧。对于到了中老年期的狗狗和人而言,跑步唯一的好处,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增加一点卡路里的消耗而已。但是运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耗卡路里,而是为全身的血液循环、肌肉、韧带、关节和五脏六腑健康。
遛狗
六、外出遛狗可促健康
1、科学依据
研究人员调查5000名英国人,其中3000人养狗。调查结果显示,57%受访者认为遛狗是他们主要的运动方式。研究人员发现,养狗的人平均每天遛狗两次,每次平均24分钟。这样算来他们一周运动时间总计约为5小时38分。在此基础之上,他们平均每周还要长距离遛狗3次。这使他们每周运动时间增加2小时33分。与此相比,那些不养狗的人平均每周运动时间仅有1小时20分。他们的运动形式一般为去健身房、散步或慢跑。更有将近半数不养狗的人承认,他们根本不运动。
2、遛狗遛出好身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对于一些身体比较富态的女性来说,能拥有苗条的身材,那绝对可以说是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我听说过许多减肥的方法,什么吃药减肥、节食减肥、运动减肥等,但遛狗其实是一个十分奇特的减肥方法。
【编辑点评】
美国研究人员目前通过实验证明:保持身体健康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遛狗、剪草等寻常体力活动一样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研究报告表明,任何一种消耗能量的体力活动都可能减少死亡的几率,并延长人的寿命。研究人员是在对302名70岁到82岁之间的老人进行调查后得出这一结论的。该报告强调那些日常的体力活动同样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如遛狗、修剪草坪、上下楼梯、慢走(每天至少30分钟),或者用吸尘器吸地等家务劳动。每天活动应不少于两个小时。
(文章来源:偶滴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