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礼作乐”的名词解释

2025-10-16 10:59:56

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最早追溯到周代的礼乐制度,武王灭商后,天子分封诸侯,把同姓宗亲和异姓功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屏周室,形成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封建统治秩序,西周第一代周公姬旦,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也称礼乐制度。

“制礼作乐”这一对中国社会、中国思想文化、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工程,是周公在洛阳完成的。

“制礼作乐”的名词解释

扩展资料:

礼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尊卑贵贱的区分,即宗法制,进一步讲是继承制的确立。由于没有严密的继承制,周公固然可以称“咸王”,管、蔡也可以因争王位而背叛王室。小邦周不能不考虑大邦殷的经验教训,何况周公对夏殷历史是了如指掌的。

殷代从先妣特祭和兄终弟及的人数有限看,是分了嫡庶的,是子以母贵的。殷是传弟和传子的并存,曾导致了“九世之乱”。

传弟终究还要传子,这本来是生物的规律。传子和传弟有传长、传幼和传贤的矛盾。传弟更有个传弟之子和传兄之子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往往导致王室纷争,王室纷争又会导致王权衰落,国祚不久。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132
  • 阅读量:91
  • 阅读量:94
  • 阅读量:100
  • 阅读量:191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