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训练系统
1.国内目前同传人才及培训状况
1.1.同声传译简介
“同声传译”,里钞逛狻简称“同传”,一般用于大型国际会议各种语言的相互转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立在德国纽伦堡的国际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时,首次采用同声翻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采用同声翻译。
联合国开会时都有大量同声翻译在幕后工作,同传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俗称“箱子”)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原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发言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传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需要传译服务的与会者,通过接收装置,调到自己所需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同传要求译语和原语几乎同步进行,当发言人的话语传到与会者耳中时,已经是与会者各自熟悉的语言了。其翻译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作为“金字塔”的塔尖,同声传译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1.2.同传人才状况
据报道,目前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几千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大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国际交往频繁的大都市。近几年来,同声传译人才已被列为紧缺人才之一。由于供不应求,同传翻译自然薪酬不菲,优秀的翻译每天能赚800美元,一般水平的翻译也能挣到4000元人民币。同传被大家称为含金量最高的“金领”职业之一。
1.3.同传培训状况
由于对同声传译的专业程度要求较高,师资力量紧缺,目前国内仅有几家专业外语院校对同传进行研究生层次的培训和招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同声传译专业,设硕士学位,旨在培养英汉同声传译人才和其他高级口笔译人才,学制两年。考试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目前下设口译系、笔译系和翻译研究所。口译系开设的会议口译专业课程,旨在培养胜任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工作的专业会议口译员。学制为两年全日制专业培训,完成课程者通过会议口译专业考试将获得会议口译专业证书;通过全国硕士学位统一考试,完成口译领域硕士论文研究并答辩通过者可获得语言文学(口译研究方向)硕士学位。
另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许多外语学院近年来相继开设了同声传译课程或者培训班。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一些社会培训学校开设有同传课程。
随着中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各种国际会议日益增多,同传译员的活儿自是忙不过来。加上电视台等一些媒体在做与外语有关的活动时也时常会用同声翻译,所以,译员的需求面非常广泛。正是基于这些市场需求,许多大学纷纷计划开设同声传译课程,但苦于师资及设备不足,真正能够运作的学校只是凤毛麟角,在开设课程后,也只能使用简单的同传教学手段组织学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