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之行,心理修行之旅
经受不住油菜花的诱惑,我的心蠢蠢欲动。所以,上周五早上临时决定去看油菜花。从青青岛社区选择了一个去往歙县石潭村、新安磺翮抱羌江的卧铺大巴旅游团,而且琢磨着之后脱团顺路把宏村、黄山、婺源、三清山一网打尽。简单收拾了行装,我一个人周五下午就从家里出发了。
一、纠结
以前出差旅游都是比较舒服的,这是第一次卧铺大巴。想到要一晚上都要坐这种不舒服的大巴,而且以后可能要自己独自旅行,操心的事情会较多,所以虽然有最精华美景的诱惑,但是内心不是充满着旅行的喜悦,而是有些不轻松。
其实这并不奇怪,虽然我心理素质不错,但是在一个新的事情上,自然没有具体的习惯性思维,即时出现的认知(直觉思维)可能是不合理的:或者过多估计了困难,或者过低估计了困难,这都不合理。毕竟,我追求的是一种相对满意的旅行,如果效果不好或者煎熬,那还不如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呆着呢。所以,心里有一些纠结就是正常的了。我秉持的是“既入世有出世”的理念,想把事情做得相对满意,只是对于结果有超然的态度,不是那种无所谓的态度。
这种纠结其实也是人在不确定性面前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驱动人去思考,避免失败。如果面对未知,不去思考,没有准备,一方面可能容易失败,另一方面也容易失望。
去思考是正常的,但是因此而不轻松就不值得了,因为旅行就是为了快乐。所以,我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还是用那三种思维:学会三种思维,孩子坦然面对挫折。虽然旅行可能会不舒服、累,但是这种经历也是一种锻炼,现在的“不轻松”,不就是我心理修养提高的一个好机会吗?(坏事变好事)这样一想,还没有用后面的两种思维,就已经很轻松了,开始享受旅行了。
二、旅伴
到了出发地点,见到同行的旅伴,虽然没有一个认识的,但很快就和他们热乎地聊了起来,其实人之间可以没有什么距离,一般都是喜欢交流一下的,这也是旅行的乐趣。我年轻时不是这样,交往,那时对我来说是有些困难的事情。后来不断去思考,领悟到不少道理,逐渐该变了自己的认知,就能够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了,交朋友也成了简单的事情。参考告诉孩子人际交往如何做到自然。到旅行结束的时候,有的成为了朋友,不少人已经关系很融洽了,像处了多年的熟人一样,自然且没有拘束。
三、卧铺
第一次坐卧铺大巴,还是不大适应的。狭小的空间对于我这个大块头来说,自然是憋屈的。好在我对这种事情是有习惯性思维应对的:反正无法改变,所以不去埋怨,接受现实,顺其自然就好了;不接受,徒增烦恼而已。所以就没什么纠结,凑合着睡觉了。不过也没闲着,不断地尝试着什么姿势最舒服。到了后来,发现侧卧这种姿势居然还算舒服。又有所领悟:虽然客观是一定的,但是人如何应对是可以自己控制、选择的。这似乎和认知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争吵
早上醒来,已经进入到徽州的地界。连绵的青山、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颇具美感,可惜看来油菜花儿没有盛开。此时前面一位旅伴和导游吵起来了,大概是因为原来和旅行社说好来看油菜花的,结果却没开好,所以上帝(旅游者)就和导游发泄不满。其实,事实只有一个,怎么看就在于自己了。虽然我们号称是上帝,但是也要“理解”导游。团的日期几个周之前就定下来了,谁能够预知油菜花开得这么晚呢?我是习惯于理解别人的,有了这个认知,我没什么不满。其实,不去理解别人,必然会惩罚自己(生气),出来玩儿,本来就是图一个乐呵,跟自己较劲干什么呢?
到了歙县汽车站,为了洗漱的事情大家又争吵起来了,后来导游安排到车站洗漱二十分钟。我没管这事儿,高兴要紧,纠缠什么呢?简单洗漱就去找当地小吃。买了一张石头饼,站在那里边吃边和当地人聊了起来。
后来一路驱车赶往石潭。景色也逐渐更加秀丽起来了。到了石潭村,一行人就去爬山了。石潭村还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当地人看起来都很淳朴。我是喜欢品尝小吃的,所以看到路边的小吃就买了一点,拿着梅干菜和糯米的石头饼,边走边吃,一边欣赏着风景,也不管什么“教育专家”的风度了。导游露露看到我的样子,说:嗯,就该像你这样,出来就是为了开心嘛。
五、风景
石潭已经成为几大著名观赏油菜花的景区之一,确实还是不错的。这天阳光特别好,据说是下了半个月的雨,第一天晴朗。虽然油菜花没有盛开,但是万绿丛中一片儿黄也是别有滋味的。特别是河水蜿蜒曲折,远远望去是清澈的绿,是很让人喜欢的。我和那位埋怨的旅伴说:油菜花虽然没有盛开,但也还不错,今天的天气这么好,是很难得的。也不要奢望好天气和油菜花盛开全让我们碰上.......他说:哎!你这个观点对啊!
原计划是十二点出发的,不巧大巴被其他旅游车辆堵在停车场里面出不来。没办法,也不管它什么时间能出来了,就在那里懒洋洋晒太阳,也不错。
其实,事实已经如此,心情的好坏全在自己的一念(认知)之间了。
六、果断和犹豫
我从出发就开始慢慢考虑是跟团回青岛,还是脱团到周围的黄山、宏村、婺源、三清山去看看。想去是因为美景实在诱惑,可能不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如果不跟团回来,返程是比较折腾的,然后时间太长,可能审美疲劳。所以,偶尔没事儿会想一下此事,有时也向本地导游打听情况。
这是犹犹豫豫吗?我不觉得如此,有的是时间,先把情况了解清楚,不必着急做决定。我年轻时羡慕果断性格的人,但是后来逐渐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有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如果时间允许,花时间了解情况,考虑清楚是必要的,不着急做决定,此时的果断可能是不稳健的。毛主席也重视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以他老人家的智慧也没有说,脑筋一转,计上心来,所以我对唐曾磊老师所说的不假思索、当机立断的智慧很不赞同(参考关于平等思维的几点争鸣)。时间紧迫,的确需要要当机立断;时间允许,着什么急啊。其实时间紧迫的情况是很少的。
但是果断也是可以做到的。我通常是这样的:两个方案选一,如果考虑好之后,差别较大,果断决定自然没有问题。如果两个方案差不多,我就凭自己的喜好任选其一,决定也很果断。因为考虑清楚了,对于结果也不担心,也顺其自然。很多人犹豫是因为选择差不多,还在比较来比较去,非要找出一个更好一点儿的;或者总想做到最好,对于不好的结果不能听天由命,其实又怎么可能完美呢。——这是两个常见的导致犹豫的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需要改变。
所以,关键在于了解、分析情况。情况清楚了,有了合理的认知支撑,决定时果断是不难的。
后来我决定跟团回来了。
七、生命的延长
外出旅行,除了欣赏美景、品尝美食之后,最大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很慢。到了第一天晚上,和已经成为朋友的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崔聊,共同的感觉就是这一天好长啊。其实这是一个心理现象,在原来的环境之下,什么都是熟悉的,新的信息刺激较少,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之下,信息刺激特别丰富,什么都是需要去留意的,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所以,这一天可以当两三天用。自然生命就延长了......
石潭美景
油菜花的诱惑 徽州印象新安江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