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的目视观测方法
1、一、彗星的亮度估计彗星需要测光的有三个部分:核、彗头和彗尾。由于彗尾稀薄、反差小,呈纤维状,对它测光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彗尾测光不作为常规观测项目。通常所谓彗星测光是测量彗星头部(即总星等M1)和核(即核星等M2)的亮度。彗核常常是看不到的,或者彗头中心部分凝结度很高,彗核分辨不清等等原因,彗核的测光相对来说要困难些。另外,我们所指的彗星测光不仅是测量它的光度,记录测量时刻,而且要密切监视彗星亮度变化,记下突变时刻,所有这些资料对核性质的分析是十分有用的。估计彗星亮度的几种方法:

3、西奇威克方法(S法)当彗星太暗,用散焦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使用此法。(A)熟记在焦平面上彗发的“平均”亮度(需要经常实践,这个“平均”亮度可能对不同观测者是不完全一样的)。(B)对一个比较星进行散焦,使其视大小同于对焦的彗星。(C)比较散焦恒星的表面亮度和记住的对焦的彗发的平均亮度。(D)重复第二和第三步,一直到一颗相配的比较星找到,或对彗发讲,一种合理的内插能进行。

5、另外,还有拜尔(Bayer)方法,由于利用这个方法很困难,以及此法对天空背景亮度非常灵敏,目前一般不使用它来估计彗星的亮度了。当一个彗星的目视星等是在两比较星之间时,可用如下的内插方法。估计彗星亮度同较亮恒星亮度之差数,以两比较量的星等差的1/10级差来表示。用比较星星等之差乘上这个差数,再把这个乘积加上较亮星的星等,四舍五人,就可得到彗星的目视星等。例如,比较星A和B的星等分别是7.5和8.2,其星等差8.2-7.5=0.7。若彗星亮度在A和B之间,差数约为6X1/10,于是估计的彗星星等为:0.6X0.7+7.5=0.42+7.5=7.92,约等于7.9。

7、另外,SAO星表或其它有准确亮度标识的电子星图中的恒星也可作为估计彗星亮度的依据。细心的观测者,还可以进行“核星等”的估计。使用一架15厘米或口径再大一些的望远镜,要具有较高放大率。进行观测时,观测者的视力要十分稳定,而且在高倍放大情况下,核仍要保持恒星状才行。把彗核同在焦点上的比较星进行比较,比较星图还是用上述星图。利用几个比较星,估计的星等精确度可达到0.1等。彗星的核星等对研究彗核的自转、彗核的大小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