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
1、你们年轻人接触的人不多,我有三句口号,是把古人的两句加上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做到了或许对人生能有些了解。比如我从小在家庭里吃饭,每餐都是好几桌,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好像受到“孟尝门下三千客”遗风的影响。现在我还是这个作法,人碰到吃饭很自然嘛!我现在很忙,人家跟我谈事情总是在吃饭时候,饭也吃了、话也谈了、大家走了,不浪费时间,不是很好吗?因此我各种朋友很多,我的一生像是接待员,专门陪人谈话,那很痛苦的,躲人也躲不开。有时烦起来溜到一个地方关门不见客,不到三个月,又是宾客盈门。譬如我刚来台湾时,住在基隆的一间旅馆中,昼夜不出房门一步,三个月下来,我房间的房门昼夜都是开的,访客不断。我因为交友多了,看得人多。

3、孟子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告诉万章说:人交朋友,一定是意气相投,看到对方,也知道对方交的是什么朋友;看到对方交什么朋友,也可以知道对方是何等样人。一乡的善士,他的朋友也是一乡的善士;一国的善士,他的朋友也是一国的善士;天下的善士,也一定去和天下的善士交朋友,范围慢慢扩大。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胸罗万象,尤其是一个好的国君,纵然与天下的善士交朋友,还是不能满足求贤、求善、求好的欲望,于是又与古人论交,那就是读古书。

5、看古董也是如此,一个几千年前的陶器,看来似乎非常出粗拙,远不如现代的陶器那么精致美丽。但现在陶器的精美,一眼看过去,就尽在这一眼之中,不耐久看;而一个古陶器放在面前,它的粗拙中,就越看越有意思,有气势,有韵味,有一种盎然的、深远的精神。诗到了宋朝,如“云淡风轻近午天”,也的确是好诗,但只是那么清清淡淡的,就没有唐诗的那一种浓郁情怀。后世下来,明诗、清诗更加不同了。文学如此,文化也如此,试看历代人物,气度、政治的制度,一看就知道,一代有一代的味道。过去历代都有不同,也是循历史的痕迹,渐渐变易而来的,所以从历史渐变的轨迹中,也就可以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就是“尚论古之人”,与古人交朋友的道理。清代中兴名臣左宗棠,在未得志前,连吃饭也成问题,但他的书房就有一副对联,“读书万卷,神交古人”,这种胸襟,这种抱负,是年轻人应该效法的,这就是“尚友”,也是与古人交朋友的意思。

6、孔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学识的修养基本,要先读诗。并不是要政治家成为一个诗人,因为春秋战国以上的文化思想,直到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时代的《诗经》,可以说是包括了一切知识的通才之学,所谓虫鱼鸟兽的名称,以及人情风土的知识,由诗的内涵中都可以了解。培养一个政治人才,必须先使他有充分学识,成为通才,样样都会。在古代知识范围,比现在简单。读诗读得好,学识渊博,不一定做事做得好。所以读诗以后,要授之以政,给予经验了。

8、我看了很多书,现代人的书我也看了很多,随时有好书都看。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生的经验,我说有时候我愿意读那个人的书,但不愿意看到他这个人。因为我相信三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引用司马迁讲的话。我觉得司马迁的话还不够,依我的经验,还要加一句,交一万个朋友,各行各业很多朋友都要认识,那样才真正能够了解人生。我发现有些人,看了他的书,觉得非常好,非认识这个人不可。一见到这个人啊,完了,心里就跳出来古人讲的四句话:“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不过如此。”(众笑)因为看了这个人心中感觉很难受,就很后悔去见面。有时候刚好相反,有些学者学问很好,愿意跟这个人做朋友,却不能读他的书,因为文章写得一塌糊涂。所以,两样配合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