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有哪些特产
1、1.宝庆它栗又称邵阳它栗,产于邵阳(旧称宝庆)、武岗、城步等县,其中邵阳的东田、五丰、水田、罗城、双河等地,种植集中。涩皮易剥,味甜、糯性,营养丰富。尤以邵阳东田乡中台村所产最优。

3、3.宝庆苡米始于明末,有杨氏农民由四川带回种子,先在城步县侯家寨试种,成功后推广至蓬洞、汀坪、兰蓉等地,继而发展至全县及洞口、隆回、新宁、武冈等县的山区。各地苡米均以宝庆(今邵阳市)为集散地,故得名。以其颗粒饱满整齐、晶莹洁白、品质优良而著称。

5、5.“隆回金嫡窖锸鲤银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银花 ,又名忍冬。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蹀捃裨黠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产品特点: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小枝细长,中空,藤为褐色至赤褐色。卵形叶子对生,枝叶均密生柔毛和腺毛。夏季开花,苞片叶状,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对生于叶腋,花色初为白色,渐变为黄色,黄白相映,球形浆果,熟时黑色。幼枝洁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地域条件: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向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度依海拔高度而异。年平均气温在11~14℃之间,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均气温下降0.5℃;一般年份2月下旬气温5~10℃,4~8月气温15~30℃,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17.2℃,≥10℃的年活动积温仅2961~4068℃,每100米年积温差80~200℃之间,年日照时数1084小时,无霜期仅202天,“八月飞霜雪,六月盖棉被”的隆回有“小西藏”之称;年降雨量达1650毫米,雨雾日多,雨雾日长达260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其中3~8月金银花生长盛期达85%以上。其地貌属半丘陵半山区类型,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式抬升。南部多为丘岗,土壤主要是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红壤,北部多山地,土壤主要是花岗岩发育而成的黄壤、黄棕壤、红壤,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渗透力强。据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抽样检验,该地域土壤pH值6.0~6.1,呈微酸性,有机质2.24~4.99%,N、P、K含量均较丰富,土壤总体肥力水平较高,是金银花等药材的理想生产地。地域范围:隆回县是全国金银花主产区,现有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金银花干1万余吨,占全国产量的53%,是国家林业总局命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和湖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基地县。金银花基地主要集中在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的小沙江镇、麻塘山乡、虎形山乡三个乡镇,这三个乡镇土壤都富硒、富微量元素,经测定,金银花干中硒含量在0.212-0.818之间

8、8.猪血丸子又称血粑豆腐或猪血粑,是湖南邵阳地区的汉族传统名点,属于湘菜系。相传起源于绥宁,是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制此品,以供数月之需,是当地冬至腊月制作的一种过年食品,有着悠久的传统。此菜以豆腐为主料,配以适量的猪血和猪肉制成。近几年,又在原料中增加了鸡蛋,每丸一蛋。称为金钱丸,味道尤美。特点:猪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增进食欲,且易于保藏,至少半年内不会变质,同时还携带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时一道开胃的冷盘。食用方法:一、 炒着吃1、热油放花椒粉炸香,再放入子姜片翻炒。2、因为猪血丸子盐味很重,炒辣椒时盐不要放太多。3、为了颜色鲜亮,可放适当酱油提色。4、如果咸了,用大蒜冲减咸味。如果不咸,出锅前再添加适量食盐。二、清蒸或淸煮吃将猪血丸子洗净,放入锅中加淸水煮开后约八分钟出锅,然后切片即可食用。也可以整支或切片淸蒸熟后食用。

10、10.武冈卤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市)中心,是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武冈卤菜“卤菜之乡”、“铜鹅之乡”的美誉。武冈卤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曾是明、清两代皇家贡品。2007年元月,在北京市首届城市运营商大会上武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冠名为“中国卤菜之都”,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亲自题词并授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