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博瑞与合资B级车的差距,只剩下价格了
1、吉利博瑞上市快两年了,2016年的销量到了5万多台,超过不少合资对手,是第一款在B级轿车市场中站稳的中国品牌轿车。站稳之后,问题又来了:博瑞跟合资B级轿车差距还有多大?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说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少有人问合资车之间差距有多大?比如:现代索纳塔和标致508差距有多大?本田雅阁和大众迈腾差距有多大?——在同一级别的合资车上,大家关注的不是差距,而是差别。“合资车”只是一个泛称,涉及来自多个国家的多个品牌。之所以把“合资车”划成一个阵营,是因为普遍认为这些车都算是“国际主流水平”。事实上,在大家的印象中,同一级别的合资车也有层次上的区分,但彼些之间在整车品质上的界限是模糊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与合资车的差距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要么是在造型方面、要么是在机械素质方面、要么是在做工方面、要么是在操控感觉方面、要么是在可靠性方面,总能找出比较明显的不足。

3、如果现在去问:“博瑞和合资B级车的差距在哪里?”无论是买家、用户还是专业媒体人士,都会陷入沉思,这已经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回答的难度在于,你很难迅速地指出,博瑞比那些主流合资车差在哪些方面。这倒不是说,博瑞的品质无可挑剔,而是说,它已经完全符合大家对于B级车的想象,在造型、性能、配置等等方面都达到了主流合资B级车的水准,更何况,它在安全和舒适性方面还引入了大量超越同级的技术和配置。除了价格,博瑞与合资B级车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难以言表了。带头攻入B级车市场的,为什么会是吉利?中国本土品牌在造车水平上,与洋品牌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汽车是已经超过百年的“传统行业”,虽然造车看起来是个极其庞杂的大工程,但事实上,其间并无太多秘密可言。一辆车,大约由2万个左右的零部件组成,其中大部分是由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整车厂负责制造出车身,然后像拼乐高积木一样,把各种零部件装配在车身之内。

5、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效控制成本,而成本控制,是主打价格优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命脉。吉利汽车总裁安聪慧多次向媒体表示:“吉利没有什么省成本的独门秘籍。在我看来,降成本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核心技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在关键零部件的标定、采购上才有话语权,比如,以前我们都要找博世做标定,现在,我们可以把零件拆成不同的供应商,进行全球招标,成本一下子就降了20%~30%。”吉利博瑞与某合资品牌主力B级车搞过一次对比拆解,单从零部件的角度看,博瑞明显更“厚道”。安聪慧透露,“如果和同代、同级别产品,比如帕萨特、凯美瑞、雅阁相比,博瑞的技术一定要比它们先进才行,供应商必须把他们最好的东西给博瑞才行,不能与帕萨特、凯美瑞、雅阁用一样的。”

7、吉利和沃尔沃合作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就是参照沃尔沃体系建立起来的一流的国际化标准研发体系,这套体系对一款新车的研发周期有着更清晰、更严格的管理。现在,很多自主品牌汽车都宣布进入了“正向研发”阶段,但手里却没有这么一套先进的研发体系标准——研发体系标准的高下之分,最终会导致整车品质的高下之分。回头来看,博瑞、博越及其它“吉利3.0”车型的成功,一方面是吉利在诸如“帝豪”、“远景”项目上积累了自己的“体系”家底,同时又引入了沃尔沃的援助,正所谓“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本土研发经验与国际先进研发体系一结合,“吉利3.0”车型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吉利的套路是吉利的套路,别的本土品牌也会有自己的套路。自主品牌造车水平的快速提升有目共睹,优秀的车型不断出现,现在已经占有超过4成的市场份额。不管采用什么“套路”,收购也好、合作也好、自力更生也好,我们希望看到,各自主品牌都能如吉利一样,迅速补齐“核心技术”或“体系”上的短板,用“品质”与合资车型展开竞争,而不光是靠配置和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