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古汉语 意思
远(呓桕臂非拼音:yuǎ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从辶(chuò)袁声。
远本义为遥远,距离长。引申为时间的久远,意义的深远,关系的疏远,志向的高远,地理的边远等。还可指多,差距大。又用作动词,指离开、远离,再引申有违背等意义。这两个意义旧读yuàn,今统一读yuǎn。
“远”一般被认为是形声字,甲骨文作附,左部为“袁”,作声旁,表示读音。右部为“彳”,作形旁,表示与行动有关(距离远就要走很久)。有人认为“袁”有表意的作用,古代的“袁”字是个形声字,下半部分的“衣”字是形符,本义指衣服特别长的样子。
正因为“袁”有长的意思,而“远”也有距离长的意思,所以“远”字用“袁”作声符并会意。也有人认为“袁”最早和“睘(huán)”是同一个字,本义为一种玉器,与“远”的本义无关,因此不兼义。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22
阅读量:90
阅读量:79
阅读量:70
阅读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