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月经不调:[88]经期延长怎么办
经期延长是指月经作辈碇锅周期基本正常,但经期延长,行经时间延长七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为基本特征。常见于黄体萎缩不全、盆腔炎等疾病及宫内放置节育环之后,属于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范畴。
经期延长的原因:
中医认为,女性经期延长的原因有虚实之分,所以调理月经也要分清虚实以后再着手。
气滞血瘀如果女性平时心情郁闷,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气滞血瘀。或者女性在行经期,生产后感受到寒邪,寒邪阻碍气血运行而形成瘀血。因瘀血阻滞胞脉,新血不能归经,以致经血延期不绝。
阴虚内热如果女性属阴虚体质,或者因久病耗伤阴液、生产过多,房事过度,使体内阴血亏耗。阴虚内热而血海不宁,经血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经期延长。
另外,中医的治疗注重整体的察言观色,从女性的气色也可观察出是否有月经不调的现象。这不是因为中医师会看面相,而是中医师认为脏腑、气血发生变化时,都会在人的脸部表现出来。
月经失调往往是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或者气血不足所引起的。所以月经失调的女性往往有唇色或面色的改变。根据经验,月经失调女性的面色一般有以下的变化:
1、面色隐隐发青,双颊及鼻间有青筋隐现,唇色暗,眼圈色暗多见于情绪郁闷,易怒的女性。
2、面色灰暗,唇色发紫多见于有体内有瘀血的女性。
3、面色暗黄或者苍白浮肿,唇色淡多见于脾虚、气虚的女性。
4、颜面爱出油,喜欢长小痘痘多见于体内有湿热的女性。
5、面色苍白,宛如擦粉一般,双颧红如涂了腮红,唇色红,身体瘦弱多见于气阴两虚的女性。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很多,有外因,也有内因。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外因常见风寒湿热邪毒外侵,侵淫胞脉,以致血海不宁,冲任不固;内因常见素体虚弱,饮食失调,劳倦内伤,思虑过度,或地理环境改变,调摄适宜等,以致中气虚陷,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或情志不遂,大怒伤肝,肝郁失疏,气郁化火,损伤血络,冲脉不固;或素体阴虚,或久病阴伤,或多产房劳损伤,肝肾不足,阴精耗伤,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大怒伤肝,肝郁失疏,气滞血瘀,瘀阻胞宫,血不循经。
诊断要点:
西医诊断要点
1、可有饮食、起居、情志失调、盆腔炎症等病史,或有计划生育手术史。
2、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始净,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可伴有经量增多。
3、妇科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妇科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变;慢性盆腔炎者,妇科检查有宫体压痛,附件增粗、压痛等阳性体征。
4、卵巢功能检查BBT测定,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适时的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中医辨证要点
本病辩证以月经量、色、质为主,结合全身证候、舌脉综合分析。一般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伴倦怠乏力,舌淡,脉弱,多属气虚;经期延长,量少、色红、质稠,舌红,脉细数,多属虚热;行经时间延长,月经量多、色红有块、质稠,小腹坠胀,平时带下量多色黄,或伴有阴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属于湿热。
本病临床须以崩漏相鉴别,崩漏是经血非时而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其特点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严重紊乱,而本病仅行经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正常,有时可伴见经量增多。
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以固冲止血调经为大法,重在缩短经期,以经期服药为主。气虚者重在益气摄血;阴虚血热者宜滋阴清热,安冲宁血;瘀血阻滞者以通为止,活血化瘀止血。湿热阻滞者,清热利湿,行滞止血。不可概投固涩之剂,以犯虚虚实实之戒。
分证论治
1、气虚失摄证
主症:行经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怠倦乏力,舌淡,脉虚弱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方用举元煎加减。
常用药物:加黄芪、党参、升麻、柴胡、当归、芍药、阿胶、艾叶、乌贼骨等。
若经量多者,酌加炮姜炭、五味子、生牡蛎、五味子等温经固涩之品;伴有经行腹痛,经血有块者,酌加三七、茜草根、益母草以化瘀止血;若兼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者,酌加炒川续、杜仲、熟地等补肾益精之品;若气血两虚,可加乌鸡白凤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或加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2次,益气养血。若气阴两虚,可加生脉饮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次,益气养阴。若脾肾阳虚,四肢乏力,畏寒怕冷,加人参、茯苓、白术、巴戟天,薏苡仁,补骨脂,乌贼骨,健脾补肾,调经止血。
2、阴虚血热证
主症:经行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量少,经色鲜红,质稠,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
治疗: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方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地骨皮、麦冬、阿胶、白芍、丹皮、白芍、玄参、黄柏、女贞子、墨旱莲、茜草、益母草、山萸肉、乌贼骨、椿根皮、血余炭。
若口渴者,酌加麦冬、天花粉,以滋阴生津止渴;若伴见带倦乏力,气短懒言者,乃气阴两虚,酌加太子参、制黄精、五味子,气阴双补以止血。
3、气滞血瘀证
主症:经行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小瘀点,脉涩。
治疗: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方药: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加减。
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生地、延胡索、广郁金、赤白芍、炒蒲黄、桂枝、茯苓等。
若兼见口渴心烦,大便干结,舌黯红苔薄黄,酌加生地、黄芩、马齿苋、藕节炭等清热化瘀止血之品。若血瘀重,小腹坠胀,可加血竭胶囊,每次4~6粒,每日3次,收敛止血,祛瘀止痛。
4、湿热阻滞证
主症:经行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多、色红有块、质稠,小腹坠胀,平时带下量多色黄,或伴有阴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固冲止血方药方用四妙丸合小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如苍术、黄柏、怀牛膝、薏苡仁、藕节、炒蒲黄、黄芩炭、茜草根、白茅根、仙鹤草。
若兼见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有腥臭气味,可用易黄汤,或龙胆泻肝汤,或加地榆、椿根皮、败酱草、苦参、泽泻,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功。
食疗方法:
莲藕花生猪骨汤
用途:健脾补气,止血调经,脾虚而致,月经过多,神疲乏力,崩漏,经期延长,更年期综合症.
材料:莲藕250克,花生100克,猪骨500克,红枣10个。
做法:将莲藕连节洗净,切小块;花生、红枣(去核)洗净;猪骨洗净,斩成小块,一起放入沙锅内,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煮3小时,调味即可。
麦冬茅根饮
用途:养阴,清热,凉血,阴虚内热,月经经期延长.
材料:麦冬、百合各15克,白茅根12克。
做法:将上3味一起入锅水煎,去渣取汁。
酥炸月季花
用途:疏肝解郁,活血调经,血淤,月经经期延长.
材料:鲜月季花瓣100克,面粉400克,鸡蛋3个,牛奶200毫升,白糖100克,精盐一撮,色拉油50毫升,发酵粉适量。
做法:将鸡蛋清、黄分开,蛋黄中加入糖、牛奶,搅匀后拌入面粉、油、盐及发酵粉,搅成面浆;蛋白用筷子搅打至起泡后兑入面浆。花瓣加糖腌渍半小时,和入面浆,汤勺舀面浆放在五成热的油锅中炸酥。
小麦红枣竹丝鸡汤
材料:竹丝鸡肉500克,小麦90克,红枣12枚,百合60克,圆肉(龙眼肉)15克。
做法:竹丝鸡洗净,斩件;小麦、红枣(去核)、百合、圆肉洗净。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2小时,调味供用。
介绍:口服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清心安神,养肝缓急。适用于饮酒太过,灼伤心阴而致失眠、脏燥,症见言行失常,无故悲伤,精神恍惚,心中烦乱,失眠多梦,坐卧不安,喜怒无常,大便干硬,舌红少苔,脉细而数。对于围绝经期综合症、经前期紧张症、癔症、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等属于心阴不足、神不守舍见有上症者,可用本汤治之。
菠菜猪肝肉片汤
用途:滋补身体,补血,滑肠通便,女性经期保健.
材料:菠菜100克,猪肝200克,瘦猪肉l50克,生姜、精盐各少许,香油5克。
做法:
(1)、菠菜择洗干净,去须根,用开水烫一下,捞出,切段。(2)、将猪肝和瘦猪肉分别用清水洗干净,切成薄片;生姜刮去姜皮,洗净,切片,备用。(3)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烧至水沸,然后放入生姜、瘦猪肉片,待猪肉片熟后,再放入猪肝片,猪肝熟后,放入菠菜、精盐、香油即成。(4)肉肝片鲜嫩,清淡不腻。(5)猪肝、瘦猪肉切片时,片不宜大。
甜杏仁川贝煮猪肺
用途:经期咳嗽.
材料:甜杏仁15克,川贝9克,猪肺250克。
做法:先将猪肺洗净,洗去猪肺气管中的泡沫,然后切成片,与甜杏仁、川贝一起放进铁锅里用文火煮沸,至猪肺熟透即可服用。一般服3~5次见效。
白木耳滚猪肝汤
用途:妇女气滞血淤,月经不调,经期腹痛,黑眼圈,肝失疏泄,脾运不力,气滞血淤,材料:白木耳25g,猪肝30g,生姜,红枣数粒,细盐少许。
做法:
1、先将白木耳用清水浸透发大,洗净备用。@2、猪肝、生姜、红枣分别用清水洗净。猪肝切片状;生姜刮去姜皮切片;红枣去核,备用。@3、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白木耳、生姜和红枣,继续用中火煲1小时,加入猪肝,等猪肝熟透,即可加入细盐调味饮用。
绿豆薏米大肠煲
用途:清热利湿,湿热下注,两次月经期间出血.
材料:绿豆50克,薏米30克,猪大肠250克,葱、姜片、黄酒各适量、盐少量。
做法:将猪肠洗净;绿豆、薏米用温水浸泡2小时洗净,装入肠内加水少量,两端扎紧,放入瓦锅内与葱、姜、黄酒一起加水煲煮至熟烂。
生姜羊肉豆腐汤
用途:补脾益气,温中调经,脾虚中寒,月经过少,色淡,经期延后.
材料:生姜25克,羊肉50克,豆腐250克。
做法:将生姜、羊肉洗净切片,豆腐切块,备用。将炒锅烧热,倒入少许食油,待油温六成热时,放入生姜煎至有香味时,放入羊肉片翻炒几下,再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豆腐煮沸,加入盐调好口味即可。
川芎白芷鱼头汤
用途:益气养血,通络止痛,经期头痛,头晕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
材料:川芎15克,白芷15克,鲢鱼头1个,精盐适量。
做法:
1、川芎挑去杂质,洗净,放盘中。2、白芷挑去杂质,洗净,放盘中。3、将川芎和白芷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半小时,取出药袋,放入鱼头,煮半小时,加精盐适量,饮汤食鱼头。
丹参香附鸡蛋方
用途:理气活血,淤斑,舌质黯,带下量多,经期或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骶部酸痛,小腹胀痛,气滞血淤型盆腔炎,化淤消炎,脉弦细.
材料:丹参30克,香附l2克,鸡蛋2个。
做法:将以上3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煎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取汁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