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作家具——一个时代的艺术
1635年,清朝秃赈沙嚣建立;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开放海禁,设广东为通商口岸;1736年(乾隆元年)京城内务府造办处正式成立“广木作”,纳广东鬲尚嫱侉优秀木作匠人入宫为皇帝制作家具……一系列历史事件,将广州这座濒临南海的千年之城推向了清代主流家具流派——广作家具孕育地的高度,一个时代的艺术瑰宝在此诞生。
传统的突破与创新
关于广作家具的形成时间,业内专家普遍认定是在清初期,并在清中期成为主流传统家具流派。然在此之前,广州一地已早有硬木家具制作,只是未形成如清代广作般的成熟独立风格。《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作为国内贵重木材的主要产地之一,广东拥有较为悠久的硬木家具制作历史,如今,我们尚能看到一些明代遗存下来的广东家具也正是因此。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在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洋的艺术和文化。广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至清初,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广州的商馆、十三洋行等先后建立,这些商业机构的建筑大都摹仿西洋形式,一时间官府、民居也竞相效仿,在这座东方古城中掀起了一股西洋风尚。西式建筑、西洋画派、行走于街头巷尾的洋人……所有这一切新鲜元素都为广州人打开了一扇与中国传统审美不同的窗户,透过此,他们看到了世界的艺术流行,拥有了全球化的审美眼光。
当视野打开之后,一向“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开始大胆地将西洋艺术融入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中,于是,清代广作家具华丽诞生了。正如蔡易安在《清代广式家具》中所分析的:“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清代广东家具领先突破了我国千百年来中华传统家具的原有格式,它大胆吸取了西欧造型等新的家具形式,创造出了崭新的广式家具。”从这段描述中不难发现,其中有几个明显的关键词:突破、吸收、创造。这三个词汇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广作家具自诞生那一刻起就拥有的核心能力——创新力,这种能力即使在今日看来仍颇有启迪意义。
丰富的艺术风格
如今,提起广作家具,许多人会想到奢华、繁复、壮硕等词汇,其实,广作家具的艺术风格并非只有一种,依据时间和用途的不同,笔者认为可在宽泛的层面上将其划分为三种不同风格。
1. 岭南传统之美
造型清雅、绮秀,雕刻较少的广作家具。这类家具出现的时间可能较早,虽然其中一些家具上也有西洋艺术的影响痕迹,但更多地表达了中国传统审美情趣,体现出了清新和秀雅的风格,此类家具如今在岭南名园中亦可见到。
2. 岭南创新之美
用料硕大、装饰华美、中西合璧风格突出的家具。这类家具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广作家具,它们造型丰盈、雕刻复杂、装饰新颖,是东西方艺术文化互融的产物,是在中国传统家具的基础上大胆吸纳新鲜元素创造出的全新风格,是广作家具艺术风格的代表。
3. 西洋创新之美
主要指清代广州的出口家具。此类家具的主要用途为出口外贸,因此家具样式以是否受西方欢迎为主要考量标准,许多家具样式与当时流行的巴洛克、洛可可家具异曲同工,只是材料上使用了红木木材,或增加了中国纹饰,这些家具如今在《五常酸枝家私》一书中可以看到,这本成书于清末的广东家具图样,收录了清末广州家具商行——“五常”的出口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