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小孔成像 VS 透镜成像
1、透视投影——小孔成像模型: 假设:在图像平民前的固定距离上,有一个理想的小孔,并且,小孔的周围都是不透光的,因此,只有经过小孔的光才能到达像平面。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概念:光轴:从小孔到像平面的垂线;焦距f:小孔到像平面的距离;笛卡尔坐标系:小孔为原点O, Z:和光轴平行并且指向像平面的方向 x:汜枸赓觅指向右方: y:指向上方;放大率:像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对应的物体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之比;视野:连接像平面的边缘和小孔所得到的圆锥的形状;“普通”镜头视野范围:25~40度;望远镜:焦距长,视觉很狭小;广角镜:焦距短,视觉很宽广;
3、亮度:图像亮度—辐照强度:照射在某一表面上的“辐射能”在单位面娑授赔那积上的功率;场景亮度—辐射强度:从物体表面的单位透视面积发出的、射到单位立体中的功率;对辐照强度的测量结果正比于场景辐射强度,比例系数取决于成像系统的参数;
4、光斑的形成:要在像平面上获得一定的强度的光照,相机的光圈必须有一定的尺寸。因此:小孔的直径不能为零。当小孔的直径不为零时,场景中的一个点所形成的图像就不是点,而是一个圆斑。
5、衍射的出现:当小孔的直径太小时,由于光的波动性,在小孔的边缘,光会发生衍射,将在像平面上“散播”。
6、透镜模型:1)和小孔成像投影方式一样;2)将一定数量的光线汇聚在一起。
7、光晕:透镜的缺陷--光晕:一些不同的圆形光圈,一次排列在一起,且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当从直线看去时,最小的光圈将决定视野。可以在透镜中加入光圈,来提高成像质量。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阅读量:63
阅读量:45
阅读量:56
阅读量:23
阅读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