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孩子跑好高中这一程?家长再忙也要看看
1、做孩子的朋友。高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他们渴望友谊,但又倍感同伴压力;他们渴望关爱,但又想要独立自主;他们想要探索未知,但高考指挥棒无法回避。孩子们有压力,成长不容易。家长应当做一个远远的守护者,把握底线基石,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探索,给孩子一个充满理解、陪伴、安全感的家。作为父母,应该最了解自己孩子,他有哪些烦恼。孩子需要您做最艰难时期的陪护人。孩子的苦恼必须要有发泄的地方,如果家长不懂得去体谅孩子,和他一起共情,他就会失落。因此家长必须做好陪护,必须让他出气!孩子诉说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先释放压力的过程。而家长多听少说,陪孩子一起开心,陪他们一起苦恼,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家长和他是站在一起的,适当用智慧的几句话点拨。

3、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不要让工作、家庭的一些事情、矛盾、不和谐音符影响到孩子。不要因夫妻教育方法不一致而公开争吵,那样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有不同意见,要避开孩子进行讨论,不要让他感到只有一个人说了算,以防止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说话不起作用。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心中的紧张不安。

5、不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有些家长诸拗杏末总是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够优秀,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就经常把亲友同事家的名列前茅的孩子拿来刺激埠们萁猕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样会有好效果。岂不知,这样效果更糟。所以不要总对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如何有出息的话,这样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压力,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从内心对学习、对高考产生恐惧、厌恶,更加不利于复习和考试。要多进行孩子自己的纵向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家长要多倾听,少啰嗦;多鼓励,少焦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指责。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不易,不跟别人的家长比较,接受成长的环境,接受父母的平常,靠自己的本事和努力去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人生。

7、 引导孩子正确分析问题。第一,相信自己,肯定不是智商问题,第二,相信老师,老师经验丰富,原来带过毕业班。第三,分析听不懂的原因,预习还不到位;高中进度比较快,上课容量大,老师为了拓展你们的视野讲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很正常。第四,解决问题。困难是暂时的,积极面对,不回避,做好预习,上课认真听讲,暂时不懂不要紧,先跟老师学,不懂的地方做好笔记,下课问老师,慢慢消化。有时,一点小事会让孩子产生思想偏差,比如因为学习暂时出现困难,回避矛盾,不找自己的原因,觉得老师不好,就会对这门课失去信心和兴趣,造成恶性循环。要及时化解孩子心里的疙瘩,把精力放在学习本身,遇到困难,积极寻找帮助和解决方案。

9、适当的抻吗笙匈减压。家长要善于使用和孩子沟通的各种方式方法,要适度,要真心,要换位思考,要轻松诙谐,要摈弃家长作风制,要巧用计谋!而且要少说多听,多鼓励少批评!为孩子创建一个融洽的家庭环境,让他在高三时,能够减压,轻装上阵!父母要多一份信任,不要总想去教育孩子,同样不必苛责自己完美。高中的孩子也要有自由闲暇的时间。自由是什么,是做自己,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家应该是这样一个自由放松的空间,而不是另一个学校。看一本小说、一场电影、一场球赛,唱唱歌,很多时候玩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减压,也要满足孩子和同伴交流的心理需要。我觉得家长最好的做法大概就是倾听,不需要说太多,只要认真当倾听者,能给孩子莫大的鼓励。关于学习,一般家长是帮不上什么忙的,最好不要“瞎”操心,给孩子经常地鼓励,适时地督促就可以了。

11、面临高考,难免紧张,这时候家长不能先乱阵脚,战战兢兢,如临大敌,该干什么干什么。平常心,不要焦虑,考虑“没复习到位怎么办”“考不好怎么办?”这些负面和消极的问题,情绪容易传染,孩子是很敏感的,减轻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立足当下,做能做到的事,静下心,相信老师,鼓励孩子,淡化名次和分数,找问题,补短板。“不和别人比,只跟自己比” “发现问题就是进步”“考试是发现短板和问题的过程,分数虽然不高,但发现的问题多,这次考试意义重大”,这是我们经常跟孩子讲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