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类的“萌宠”的

2025-05-09 22:38:28

猫咪的“萌宠”养成记

猫进入人恽贴淑溪类的生活是在农业文明开始之后。先是人类的谷仓吸引了大批的老鼠,那些天生与老鼠为敌的野猫也就自然而然地跟踪而至。后来,它们中的一些就逐渐演变成了家猫,开启了与人类长达数千年不离不弃的相伴历程。

科学家利用数量庞大的样本描绘出一幅猫跟随人类的脚步征服世界的图景。迄今发现,它们有两个可追溯的起源地,一个是安纳托利亚,大致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内,那里的猫早在公元前4400年就散布到了欧洲;另一个则是埃及。后来,家猫跟随人类的船队离开了它们的中东老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甚至涉足了南极洲。无论走到哪里,它们都不改“骚猫”的天性,一路“勾搭”当地的野猫。

对于猫而言,被人类驯化对其大有裨益,甚至可以说是一项相当成功的进化策略。而对于人类来说,初衷不过是将其作为捕捉老鼠的“工具”,无意间却将猫推上“萌宠”的宝座。

可爱的外表

猫原本是一种野生动物,隶属于食肉目猫科。在这个虎、狮、豹、美洲豹、雪豹、猎豹等世界上最出色的大型猛兽齐聚的类群,猫堂而皇之地成为了“群主”。

猫咪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类的“萌宠”的

它们的许多肢体行为也用来表达情感。猫的两耳活动自如,直立时一般表示情緒正常,而横卧时则表示不安,如果还伴有向后倒退,则表示出愤怒或恐惧。猫的胡须根部布满了神经,主要用以感测洞穴的大小,以便通行。当胡须全张时,表示它正注意着周围的情况;如果伸向前方,则表示警戒;当胡须竖立起来时,通常表示欢迎;紧贴两颊时,则表示满意;如果下垂,则表示倦怠。跟其他动物一样,尾巴更是猫表达情感的一面“信号旗”。例如,小猫将尾巴竖起时,主要是向母猫表示亲近;尾巴向腰背弯曲时,表明它正在尽情地玩耍;而当它一边静坐、一边轻轻地摆动尾巴时,则表示它在“思考”。

“喵呜、喵呜”的叫声更是猫的一种标志性行为,也为人们所熟知。猫高兴时的叫声短促而清晰,有高有低,而在愤怒时则发出“忽、忽”的威吓声。求偶时,母猫则会发出如同婴儿一般的哭泣声。

家猫虽然已不再像它们的祖先那样出入丛林,蹑足潜行,伺机捕食,但它们所擅长的狩猎本领却依然存在。猫的脚趾尖上都有钩爪,适合攀援、自卫和捕猎。它们的脊椎和四肢关节都很柔软,暴发力和弹跳力都很强。猫的四足下面各有一个大肉球,而且每一个脚趾下又有一个小肉球,使它们无论是快步行走,还是奔腾跳跃,都像装了弹簧一样,敏捷自如。即使从高处跌落,猫也能在空中扭转身体、平稳着地。因此有“猫有九命”之说。

猫咪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类的“萌宠”的

原来,这些寄生在老鼠体内的弓形虫会占据杏仁核里的神经元树突,也就是神经元相互联系的分支和线路,并扼杀这些树突,借此再切断大脑回路,使那里的细胞变少,于是老鼠对猫便不再害怕。弓形虫会产生一种至关重要的酶—酪氨酸羟化酶,用于制造多巴胺,而多巴胺是大脑里的神经递质,主导回报和对回报的预期。它们能控制动物的快乐、吸引和预测等方面的行为。

猫咪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人类的“萌宠”的弓形虫

可见,弓形虫以某种方式欺骗了老鼠,让它们忘记恐惧,甚至对猫尿产生了偏爱。当这些感染弓形虫的老鼠被猫吃掉,就算是完成了一轮弓形虫的繁殖大业。由此推断,当人类与猫咪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时,这些弓形虫也可能会感染人类。通常弓形虫会形成一个囊肿进入人们的大脑,再通过制造酪氨酸羟化酶,让人体产生出更多的多巴胺而获得愉悦的感情,进而会让人们染上更重的“猫瘾”,在爱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可否认,猫咪给承受生活压力的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或是因为孤独寂寞,或是为了排解压力,或者就是单纯的感觉可爱,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狂热地爱上了猫咪,乃至出现了“吸猫”“云养猫”等新奇的爱猫形式。很多人把从猫咪身上获得的满足感称为“治愈”。每一个人喜欢猫咪的人都能说出好几个被它们治愈的小故事,而孕育在其中的情感像一根透明的线,微妙地把人与猫紧密地牵在了一起。

作者:李湘涛

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09期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