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打人骂人怎么办

2025-05-29 21:35:24

1、第一,接纳孩子的情绪。儿童,尤其是低龄幼儿都是情绪诚实的。他们伤心就哭,开心就笑,哭就哭得惊天动地,笑也笑得地动山摇。纯真,直接,诚实是他们情绪的写照。那么作为母亲,或其他养护人就要创造一个情绪安全的环境,来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他充分的安全感。同时,大人不能只接纳孩子的“好”情绪,诸如伤心,愤怒,害怕等“坏”情绪也应该平静地接纳。把孩子的情绪当作信使,父母需要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尤其是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承认孩子的情绪就是最好的接纳。尤其是两岁龄的孩子,语言能力还不足以让他充分表达自己。那么,妈妈可以这样说:“宝宝,妈妈看到你很生气。”这样既承认了孩子的愤怒,也帮助孩子识别了情绪。同时,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拥抱,深情地看着孩子说:“妈妈爱宝宝。”也许,孩子一开始还是对抗的,甚至是拒绝的,请妈妈一定坚持全心全意地接纳。

2、第二,提供愤怒选择轮。孩子有权生气,有权愤怒。要知道愤怒也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其实,真正让父母们担忧的是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我们不希望孩子在愤怒的时候选择伤害别人或者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孩子愤怒的时候,我们可以试试给孩子提供一个愤怒选择轮。在提供选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正面语言的使用。很多父母会反复说:“不要打妈妈。不能踢柜子。不可以扔东西。”诸如此类否定的语言,然而孩子仍然“屡教不改”,无动于衷。其实,这类语言并没有清楚地表达父母的要求,孩子也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同时,“不能,不要,不可以”这样的否定指令本身就会让孩子觉得受挫,被阻止,被打击。这与正面管教所提倡的“孩子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的理念背道而驰。妈妈可以说:“宝宝,你很生气。你可以用力跺脚,可以使劲拍打沙发靠垫,可以大声地哭……”总之,妈妈提供的是既对宝宝安全,也对环境安全的选项。妈妈不必过分追究孩子“打妈妈”这件事,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学会恰当的发泄方式。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一定注意“和善与坚定”同行。不动摇,不对抗,也不妥协。

3、第三,花时间训练。这个工具不是针对“宝宝打妈妈”这件事,而是透过这件事中宝宝的情绪,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两岁的宝宝经常会有些不被大人理解的“捣乱”行为。例如,到处扔东西,打翻东西,不分地方地涂鸦,还有就像我的这位朋友说的,她家宝宝喜欢把正在吃的食物四处乱吐等等。表面上看来,这些行为确实令人很恼火。但是,正如之前分析的那样,孩子的行为要结合其年龄特点来看。这些行为如果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做的,那么我们就要深究其习惯养成问题了。但是,正处于探索世界的两岁宝宝出现以上行为,就值得被原谅了。尽管这些都是适龄行为,但的的确确也给周围环境或大人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父母可以采取“花时间训练”的策略,进行针对性地引导。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