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上佝偻病的六大认识误区妈妈要注意了

2025-05-09 09:31:22

1、误读:过了一岁就不用补维D  有的家长会走另一个极端,觉得孩子过了一岁,户外活动增加了,就不需要再补维生素D了。有的家长还会说,我们小时候什么都没补,也没得佝偻病啊。苏宜香认为这也是一种误读。其实5岁以下儿童、孕妇、乳母都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而维生素D在天然食品中存在较少,足够的日晒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可惜的是,大城市中的高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也会吸收部分紫外线,特别是像最近的广州已持续多日阴雨天气,孩子自身通过日照合成的维生素D可能不足。再加之一些社会因素,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少。这些都与20年前的情况不同。现在的孩子仍有适量补充维生素D的必要。

宝宝患上佝偻病的六大认识误区妈妈要注意了

3、误读:鱼肝油中维D越高越好  这次“金奇仕”事件中,有家长质疑该品牌的鳕鱼肝油中的维生素D含量达不到国家推荐的400个国际单位量,所以质量不合格。苏宜香介绍,维生素D产品有不同的类别。如果是作为药品,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要求较高;如果是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其含量只能达到推荐摄入量的1/2到2/3,“金奇仕”就属于后者。很多家长会关心,那剩下的差额怎么办?苏宜香说,应该通过正常的膳食和太阳光中获得。

宝宝患上佝偻病的六大认识误区妈妈要注意了

5、误读:肋骨外翻就是佝偻病  维生玟姑岭箫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特征是:由于钙磷代谢失常,使得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地钙化,而造成骨骼的晾软粪削病变。它的典型症状是,宝宝七八个月时头会呈“方盒样”,1岁左右肋骨呈“串珠”状,手腕、脚踝处的骨骼增厚,就像戴着手镯、足镯一样。这些典型症状也就是诊断佝偻病的依据之一。  当然在这个病发病的早期,也就是宝宝6个月以内,会出现哭闹、睡眠不安、汗多枕秃等症状,在宝宝开始站立、学走路时可能出现X形腿或O形腿。不过这些都不是佝偻病的特异性症状,比如宝宝睡觉盖的太厚,引起出汗过多,同样会出现枕秃。至于导致肋骨外翻的原因则更多,孩子肝脏过大、松紧带的裤子提得太高,都可能出现肋骨外翻。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妈妈不用太过紧张,佝偻病的诊断还需要依据生化指标来判断。

宝宝患上佝偻病的六大认识误区妈妈要注意了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