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1、高血压——容易引起致残,死亡,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1.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占比例90%以上,可见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的数据有多么恐怖。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高血压疾病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特点是:有可暂时性、持久性3.原发性血压治疗:其一(治疗目的是使血压达标)①减轻并控制体重、增加运动②减少脂肪、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③戒烟、限制饮酒,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④按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来控制血压其二降压药物治疗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常用的5类降压药物: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4.预防: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130~139/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避免过量饮酒(酗酒),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3、脑中风后遗症1.脑中风常见后遗症有:麻木、嘴歪眼斜、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等等。2.预防:常见的脑中风疾病就是身体某些部分或思考能力暂时或永久失去功能,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嘴歪、眼斜、晕眩、呕吐、步伐不稳及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者可能意识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脑中风的措施主要就是一下几种常见的情况:一、妥善照顾。如冬天保暖、预防便秘、接受诊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应接受治疗与控制,以防脑中风的发生)。二、生活正常。均衡饮食:少盐、少糖、少油、定时定量、多吃蔬菜及补充水分、少吃动物性油脂与动物内脏;情绪稳定;减少饮酒,拒绝吸烟;规律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管阻塞机会。三、注意前兆。脑中风的前兆,例如:突如其来的肢体虚弱或麻木、语言或运用文字有困难、剧烈头痛、失去平衡、眩晕或视力出现问题。当发觉这些异状时,必须立即就诊。四、定期健康检查。五、脑中风急救的黄金时间——决战3小时。突发中风的病患,一定要珍惜宝贵的三小时,及时送医接受治疗,才能使伤害减到最低。

5、急性肝炎1.急性肝炎感染后早期症状:患者近期出现低热、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肝区不适及尿黄等症状,休息后不见好转。2.治疗急性肝炎的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结合病情,急性期注意保证休息,给予合理的饮食,戒除烟酒,保肝利胆退黄药物等综合疗法,有助于病情恢复。在病程早期急性症状明显、肝功能损害严重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给予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达到控制症状,促进肝脏病变恢复,防止病情发展和转变为慢性;病情稳定或进入恢复期后,则卧床休息应该为动静结合、调节饮食以适应营养需要,同时根据病情合理选择药物辅助治疗。避免酗酒、劳累、其他病原体感染及肝毒性药物的使用等对肝脏的不利因素。注意保持心情愉快,树立信心,配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望病情迅速恢复。自然病程一般不超过2-4个月。其中丙型肝炎与其他型的病毒性肝炎不同之处是必须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这样可防止慢性化或减缓慢性化进程。一般认为,丙肝感染时间越短,肝组织病变越轻,血中病毒量越少,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