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2025-05-29 19:28:25

1、4.1 明渠土方开挖4.1.1土方开挖施工程序导流明渠工程开工后,即进行地下水位EL1066m以上部分开挖,明渠进出口围堰形成后进行全断面开挖,明渠开挖采取自上而下分区分层进行,导流明渠开挖从明渠桩号:0+300、0+700处分上、中、下游三个区,每个区分上下两层、两个工作面施工(见附图2)。上下层开挖均采取全断面开挖,上层开挖预留到下层或明渠底板的施工道路,随着开挖面后退,交错布置到下层或底板施工道路。在围堰形成前,距离进出口围堰处预留50米土坎暂不进行开挖,待围堰形成后再施工。4.1.2 方开挖分区、分层布置本工程导流明渠开挖分上、中、下游三部分(开挖Ⅰ、Ⅱ、Ⅲ区),每部分两层,即六个开挖工作面施工,分层厚度根据导流明渠实际地形情况划分,一般每层厚度为1.5~4.4m。

1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1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1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2、4.2 高喷防渗墙施工4.2.1高喷防渗墙施工工艺流程高喷防渗墙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4.2-1。4.2.2高喷防渗墙施工方法4.2.2.1造孔施工高喷防渗墙造孔采用XY-2PC地质钻机,泥浆护壁进行钻进,钻头直径为130mm。⑴ 钻孔施工工序放线布孔→钻机就位→钻机找平→泥浆制备→开孔、纠斜→钻进、纠斜→终孔→取钻杆→测斜→终孔验收。⑵ 钻孔施工① 钻孔分二序施工,先施工Ⅰ序孔,再施工Ⅱ序孔。相邻孔施工时间间隔不少于24h。 图4.2-1:高喷防渗墙施工工艺流程图② 钻孔质量要求:钻机就位、安放在设计的孔位上,管架定位准确、安装平稳,钻孔孔位偏差不大于50mm,钻孔孔径应大于喷射管外径20mm以上,孔深小于30m时,钻孔孔斜率不应超过1%,钻孔有效深度应超过设计墙底深度0.3m。③ 钻孔及钻孔记录:钻孔过程中,详细准确记录钻孔时遇到的各种现象,根据返碴情况、钻进速度、钻机运转情况判断地层分层深度,大块石的分布、埋深、粒径及架空、漏失、串通等情况,并停钻测量余尺,准确记录其厚度及埋深。④ 钻孔验收:钻孔结束后,对钻孔孔深、孔斜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孔要重钻。4.2.2.2高喷灌浆施工⑴ 高喷灌浆工艺流程台车行走、就位及调试→喷具组装及检查→地面试喷→下喷具→静喷、旋喷提升→孔口注浆、回灌、封孔→高喷台车移位。⑵ 高喷施工分序分两序,相邻次序孔施工时间间隔不少于24h。⑶ 高喷注浆当喷具下入到设计深度后,启动旋摆机,调节风水浆的流量、压力和旋摆机的旋转速度,使之达到设计值,待孔口返浆比重符合要求后,开始提升,边旋转边提升,自下而上喷射灌浆,直至孔口停喷。在高喷灌浆过程中,时刻注意检查施工机具运转是否正常,风水浆的流量、压力,进浆、回浆比重及旋转、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高喷各项参数采用高喷灌浆试验最终确定的参数。① 高压喷射灌浆应自下而上进行,灌浆过程中应达到:A、高压灌浆设备的额定压力和灌浆量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并确保管路系统的畅通和密封。B、风、水、浆均应连续输送,水泥浆液的高压喷射作业不得停喷或中断。② 三重管机具试运转时的高压水泵泵压保持35~40 MPa,空压机风压保持0.7MPa,泥浆泵泵压保持0.2~1.0 MPa,同轴喷射。③ 水泥浆液应进行严格的过滤,防止喷嘴在喷射作业时堵塞。④ 应按监理人指示定期测试水泥浆液密度,浆液水灰比为0.6:1和1:1时,其相应浆液密度分别为1.7g/cm3和1.5 g/cm3,当施工中浆液密度超出上述指标时,应立即停止喷灌,并调整至上述正常范围后,方可继续喷射。⑤ 因故停喷后重新恢复施工前时,应对中断孔段进行复喷,搭接长度不得小于0.5m,采取重叠搭接喷射处理后,方可继续向上提升及喷射灌浆,并应记录中断深度和时间。⑥ 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泥浆(水)泵的压力、浆液流量、空压机的风压和风量、钻机转速、提升速度及耗浆量。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查明原因,及时进行处理。⑦ 喷射作业完成后,应利用回浆或水泥浆及时进行回灌,直到孔口浆面不下降为止。

1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3、4.3 土都虼衲茆石方回填施工4.3.1 导流明渠左右堤土方填筑施工方法导流明渠左右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3-1。图4.3-1:土方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4.3.1.1测量放线遽牟赓雁按导流明渠填筑规划分区、分片的单元用石灰和木桩做好标志,并进行桩号高程测量。4.3.1.2填筑料运输根据不同的填筑材料,选用相应的挖装及运输设备,运至填筑工作面卸料。4.3.1.3卸料填筑料运至填筑工作面后,采用前进法卸料,卸料时,应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职指挥人员指挥卸料。卸料后部分大粒径石料滚落至底部前方,但经过推土机平料后细粒可以充填其空隙,避免了架空现象。4.3.1.4平料采取边卸料、边平料的方式,可不致于造成大量堆积后,影响平料质量。平料前在前进方向10m左右摆放带三角架的醒目标志杆,三角架高与填筑料的铺料层厚一致,随填筑料的推进,由专人负责不断向前挪动。推土机司机按标志铺层厚度平料,质量检查人员随时检查铺料厚度,及时指挥推土机司机平料,直到满足填料的设计铺层厚度。4.3.1.5洒水填筑料洒水采用场内加水方式,根据碾压试验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最佳加水量,从供水支管接胶管至工作面,出水口安装水表计量,并装喷嘴。洒水由人工进行,每二人一组,由一人拉管,一人掌握喷头喷洒。为确保填筑料充分湿润,采取边平料边洒水方式。为防止漏洒或洒水不均,喷洒时从一端向另一端循序渐进的进行,现场质量检查人员要经常检查、监督,检查水表的计量是否准确。经平料、洒水合格后应即行碾压。4.3.1.6碾压用18t自行式振动碾从填筑块上游边缘,沿平行导流明渠轴线方向进行碾压,碾压时振动碾行进速度控制在2km/h,频率为30HZ,激振力不小于技术要求。碾压遍数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试验结果进行碾压,保证碾压质量。碾压遍数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碾压试验成果进行控制。4.3.1.7验收当每一单元填筑块碾压完毕,由测量人员进行桩号及高程测量,质检人员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签证后,再测量放线进行上一层的铺料,层层验收,层层把关,确保左右堤填筑施工质量。根据规范要求,各种填筑料按规范和设计要求频次取样试验。取样试验采取挖坑灌水法,主要测定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碾压遍数和洒水量的情况下,填筑单元的干密度、孔隙率等,试坑位置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4.3.2 铅丝笼块石防护施工方法铅丝笼块石防护施工作业根据开挖进度安排,尽量从中间向进出口围堰处延伸,先进行导流明渠底板及边坡EL.1086.5以下部位的施工,以便尽快完成水下部位施工。4.3.2.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导流明渠基础开挖面验收→无纺土工布铺设→验收→铅丝笼施工→质量验收、评定。⑴ 施工准备导流明渠基础开挖施工过程中,进行铅丝笼块石防护施工材料准备工作,对铅丝笼、土工布进行采购,抽样检测。对施工道路进行布置和修建及其它准备工作。⑵ 基础验收导流明渠基础局部或大部开挖施工完成后,分段进行测量验收, 并完成坡面清理工作,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铅丝石笼防护的施工。4.3.2.2施工过程及方法⑴ 土工布铺设、验收渠底及坡面上土工布铺设前,应完成基础面的清理工作。铺设面上应清除尖石,保证铺设层面平整,不允许出现凸出及凹陷的部位,并应碾压密实。排除铺设工作范围内的所有积水。土工布的铺设应根据铺设高度和材料的受力方向、以及尽量减少接缝的数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铺设时土工布与基础面及支持层之间应压平贴紧,避免架空,清除气泡,以保证安全。⑵ 铅丝笼块石施工本工程所使用铅丝笼均采取市场采购,采购的铅丝笼预先编好,铅丝笼下部和上部封盖分开编制,上部封盖仅留上口装石。现场将铅丝笼码放好,采用人工配合0.8m3小型反铲装填,反铲进行大方量的装填,表层采用人工码砌饱满平整,最后封盖和下部笼体采用6#铅丝绑扎牢固,每边绑扎不少于2处。石块装填要饱满,石块之间要填充得当,石块最上一层力求平整,以便封盖以后能保持良好的形状,使上一层铅丝笼码放牢靠平稳。导流明渠进出口部位的铅丝笼块石为防止铅丝笼之间的较大错动,相邻铅丝笼之间应用6#铅丝绑扎牢固,每边绑扎不少于2处,且应错缝摆放。

1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1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1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4、4.4 裹头混凝土施工右堤进口裹头护坡混凝土单块混凝土施工程序详见程序框图4.4-1。4.4.1施工准备裹头混凝土施工前,首先清理裹头已开挖及填筑边坡,准备混凝土施工所需钢筋、模板等其他必须材料,布置钢筋加工厂、材料堆放场地及布置水电供应设施。为满足赶工计划裹头混凝土施工进度安排,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 图4.4-1:裹头混凝土施工程序图4.4.2测量与放样右堤裹头护坡混凝土施工区域开挖及填筑施工完成后,由测量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对裹头边坡进行测量放样,检查坡面是否存在盈坡现象,如果存在盈坡,根据盈坡程度,利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处理,处理后测量现场复查,确保混凝土施工建基面满足实际施工图纸要求。4.4.3钢筋制安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裹头混凝土表层配置单层钢筋,钢筋型号为φ12及φ8的一级钢筋,钢筋加工后按规格编号分类堆放。钢筋制安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蓝图与《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等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由于表层单层钢筋距混凝土建基面较高,需增设架立筋固定表层钢筋网,初步拟定采用φ16的螺纹钢用作钢筋网架立筋,架立筋长1750px,深入建基面约500px,架立筋纵横布置间距为2m,形成2m×2m的网格单元,用以固定表层钢筋网及便于人工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4.4.4预埋件安装本工程预埋件安装主要为坡脚预埋8#铅丝及底部边坡排水孔,根据设计施工图纸:预埋8#铅丝间距1250px,外露750px(两根),与护底铅丝笼绑扎紧密;边坡排水孔采用直径为125px的PVC管,排水孔纵坡为2%,共设三排。预埋8#铅丝与表层钢筋网绑扎固定;排水孔按照设计间距进行布置,孔底深入边坡750px,孔口与表层钢筋网绑扎固定。4.4.5模板安装根据裹头护坡混凝土结构特点,结合以往工程裹头混凝土浇筑成功经验,本工程模板主要采用钢、木混合模板,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坡脚采用钢木组合模板,斜坡段采用人工抹面。侧模安装时,紧靠侧模内侧底脚打设钢钎(φ16钢筋),上侧采用φ12拉筋与钢钎焊接;侧模外侧采用φ48×3.5钢管作纵向围檩,并打设钢筋钎子棍斜支撑固定侧模。钢钎直接打设在坡面上,插入深度大于500px。裹头混凝土每仓模板支立完成后,首先由测量对模板进行校核,满足设计要求后,通知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模板进行复核、验收。4.4.6安装溜槽本工程混凝土入仓方式采用溜槽入仓,溜槽采用1mm厚钢板在加工厂集中制作,拟采用φ48×3.5的钢管搭设溜槽支撑支架固定溜槽。4.4.7仓面清理、验收裹头混凝土每仓准备工序完成后,对待浇筑混凝土仓面进行清理,清除仓内木屑、钢筋头、绑丝等杂物。仓面清理完成后,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对仓面进行验收,签定混凝土准浇筑后,通知拌合站开始拌料。4.4.8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自下而上进行施工,混凝土浇筑要保持连续性。浇筑仓面部位混凝土振捣使用φ50电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平仓后要立即振捣,杜绝以平仓代替振捣的现象。振捣次序按梅花型排列布置,振捣间距为振捣器振动作用有效半径的1.5倍。作业时,按间距逐点进行振捣,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约5~250px。每点振捣时间以15~20s为宜,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要防止漏振、过振。在振捣过程中,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4.4.9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初步拟定在混凝土养护龄期内采用表层覆盖无纺土工布洒水养护,并安排专人养护。

1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1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相关推荐
  • 阅读量:37
  • 阅读量:58
  • 阅读量:36
  • 阅读量:82
  • 阅读量:84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