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方法有哪些?

2025-10-16 01:10:23

1、压抑:也叫潜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回忆或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例如:一位妇女的独生女死于车祸,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位妇女把这段不堪忍受的记忆压抑到潜意识里,“遗忘”了。

2、否认: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例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3、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迁怒”就是这个机制。

例如:一个小孩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到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

4、文饰:即合理化,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而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进行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例如: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学生考试失败,不愿承认是自己准备不足,而说老师教得不好。

5、投射:一般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属于这种作用。

6、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例如:有些残疾人可通过惊人的努力而变成世界著名的运动员,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变成以为说法流利的演说家。

7、补偿:是指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自尊心。

比如盲人用听觉来弥补视觉上的障碍等等。

8、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欲望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量和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例如:歌德在失恋的情况下,写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塞万提斯在早年不 幸的基础上,写出了《堂吉诃德》。

9、幽默:是指对困境或尴尬以幽默的方式处理。它没有个人的不适,也没有不快地影响别人情感的公开显露。它与诙谐、说笑话不完全一样。幽默仍然允许一个人承担及集中注意于困窘的境遇上,而诙谐、打趣地话却引起分心或使其从情感的问题上移开。

10、认知重组:是心理治疗中用于改变人们常用的想法和信息加工的方式的过程。

例如: 学生考试失利,并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反思,找到问题,确定新的方向,这就是属于认知重组。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