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溺水,儿童的第一杀手
溺水,全球大流行
进入夏季,每天都有多起少儿溺水的不幸事件发生。
溺水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穷病”,2012年,中低收入国家地区对全球溺水的“贡献”率超过90%。其中非洲地区溺水发生率最高,而最大“贡献”来自在亚洲,发生在WHO西太平洋地区(32个国家中我国的贡献占据绝大部分)和WHO东南亚地区(一般所指的南亚地区)溺水事件超过全球一半。
溺水,儿童的第一杀手
WHO的报告显示,溺水是全球1~14岁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在数据符合标准被纳入统计的85个成员国中的48个国家,溺水是造成少儿死亡的前五位原因。遗憾的是,中国的数据被认为不符合纳入标准。
在上述四国,每4个1~4岁儿童死亡中就有一个是由于溺水。
我国的情况与WHO报告一致,溺水主要发生在5~14岁少儿。进入夏季以来,媒体所报道溺水事件牺牲者最多的也是少年学生,而且经常是超1位以上的群发性事故。
野泳,夏季少儿溺水头号危险因素
WHO全球溺水报告称,人工水域水上休闲活动中的溺水事故主要发生于高收入国家,而中低收入地区溺水主要发生在天然水域的野泳或划船。
即便如此,美国2007年的调查显示,仍有高达43%的溺水发生在天然水域。
WHO预防溺水十大行动
WHO报告指出,溺水是一种全球性重大和被忽视的公共健康威胁,同时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并制订了预防溺水全球十大行动,包括:
基于社区的行动
6.制定和执行安全划船,航运和渡口法规。
7.建立全国和地方性洪水风险的管理和应急预案。
8.建立多部门协作溺水预防工作。
9.制定国家水安全计划。
进一步研究
10. 优选研究的问题并进行精心设计。
天然水域少儿游泳主要的风险与对策
溺水,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最简单有效的对策当然是就是远离任何水域。然而,这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人们是如此喜欢涉水活动,明知涉水活动随时有溺亡风险,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尤其是炎炎夏日。
具体到天然水域游泳存在哪些风险?又有哪些预防对策呢?
学会游泳
大量研究证据证明正规的游泳课培训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青少年儿童免于溺水。当然,有一点必须特别强调,就是正式的游泳训练,也不能替代悉心的监督管理,更不能因为孩子会游泳而掉以轻心。
生存游泳:对于一些中低收入地区,儿童普遍接受正规游泳训练的成本是社会所难以承受的,因此开发出一种叫生存游泳的简易游泳项目。比如,有澳大利亚援助南亚一些国家开展的“SwimSafe”项目,内容包括20个课时生存游泳、救援技能和水上安全知识训练。
整个SwimSafe计划具体内容包含六大领域的技能和知识:
水上安全核心知识
入水和出水技巧:其中特别强调无论任何时候,什么样的水体都必须是脚部先入水,切不可头部向前进行跳水
经过几年的努力,超过75%的适龄儿童接受训练,据评估项目的实施降低4岁以上儿童溺水死亡率超过90%,被誉为“防溺水疫苗”。
所在水域必须有监督员
儿童在天然水域游泳必须有具有相当游泳技能,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监督员在场进行巡视督导。监督员在巡视期间绝对不可一心二用,一边进行巡视一边jinx那个其他任何活动,比如阅读、与人交谈甚至接听电话。
学习心肺复苏技术(CPR)
尽早进行CPR是溺水抢救的唯一途径,在救生员或医护人员抵达之前持续不间断的实施CPR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CPR为什么重要?因为,溺水发生后4、5分钟内,即使呼吸心跳停止,其实心肌细胞并没有死亡,仅仅是失去了协调性的收缩舒张运动及泵血功能;同时,脑神经元也没有进入不可逆性损伤。及时的CPR可以依靠外力暂时维持一定程度心脏泵血和肺换气,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维持身体重要器官尤其是脑的氧供应。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暂时“晕厥”的心肌和神经元在恢复氧供应后重新活过来、动起来;另一方面,即使不能,也可以保证神经元不至于发生不可逆性损伤,而等待后续的高级生命支持。 因此,心肺复苏必须持续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来或者施救者完全失去体力实在做不动了。
好友系统使用和救生员
不论年龄,任何人都不可独自一人进行游泳,儿童游泳必须有成年人在场。同时,尽量选择有专业或者志愿救生员的场所从事游泳。
注意警告标志
认识水域安全警告标识,并遵循相关指示。因为,任何人不可能熟悉所有水域,进入危险水域游泳是危险的。
了解地形
达到目的水域,必须首先观察水势和地形,避免在陡峭斜坡和存在隐匿障碍的水域游泳。无论何时,必须遵循脚部先入水的原则。
避免卷入激流
无论河流还是海滩,任何时候都必须禁止进入,或者被卷入急流,尤其是在海滩游泳。
认识“吃人”的离岸流是海滩游泳必备的技能。当然,这通常指陪伴的监护人。
什么是离岸流?就是海浪冲击到海岸后被打破后回流海中形成的激流。虽然离岸流有几种具体类型,但是一般在浅滩之间狭窄的深水区形成。
任何机构或个人,倡导少年儿童“见义勇为”下水救人都是在教唆自杀,是一种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