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 思维懒惰就是不愿意把一件事情想透彻。进行逻辑缜密的思考前需要做充分的准备,掌握足够的基础信息(包括额外学习知识来构建必须的理论基础),梳理出清晰地脉络不断推敲每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得出结论。很多人会在这个过程中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并忽略有矛盾的逻辑关系最终导致结论错误。
2、 思维懒惰就是不愿对问题设立防范机制。当问题发生后,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追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现行的制度、方法和逻辑哪里出现了漏洞,根源是什么。并设立相应的防范机制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或者避免导致其他问题的发生。设立防范机制就是设立流程。
3、 思维懒惰就是思维惯性。对反对意见或挑战的分析不仅需要套用在自己的逻辑框架下分析,还应尝试打破自己的逻辑框架,尝试用对方的逻辑框架来思考,分析其逻辑的合理和矛盾之处。重构逻辑框架的过程十分复杂,你要尝试理解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但他会让你的逻辑框架更明确更牢固。打破惯性思维就是思维的自我检修。
4、 思维懒惰就是放弃独立思考。对“权威信息”不加甄别地采纳,放任自己的思维被引导这是最危险的情况。独立思考是一种洞察力思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迷茫。德鲁克——任何性格都有成功的,但是成功的人永远都是任何性格中的少数当你做的事情跟别人一样的时候,你怎样能成功呢?还是要有个性的。
5、 思维懒惰就是没有格局观。常说的要做正确的事不要做好事,就是强调要有格局观。格局是从眼前的事情跳出来,把时间和空间的坐标轴拉长从历史角度、全局的范围来分析问题,特定的做法从长远角度对整个局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没有格局观的人通常会用自己那点可怜的道德来做伪装。
6、 思维懒惰就是固守旧习。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创新或别人觉得你不够创新,那么你就是在固守旧习。不改变就永远没有出路,避免让自己成为一个终日瞎忙的人。凡是在同一件事情上犯两次以上的错误的人,以及有拖延症的人都是典型的思维懒惰。
7、 思维懒惰就是对知识漏洞的容忍。遇到自己不懂得事情自欺欺人的蒙混过关,这种状态有另一个说法叫丧失好奇心或者不好学。犯错误不可怕,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为什么有些人能举一反三,为什么有些人反复跳进同一条河流?
8、 解决以上所有问题的方法就涉及勤奋的第三层概念,专注。能够专注的人不存在能力上的不足(甚至可以讲,一个人能够取得的成就取决于它的专注程度),因为专注所产生的能量简直太强大了。N个一器皆阄诟分钟累加的效应可能永远都达不到一个专注的10分钟创造的效应。专注是思维勤奋的一种状态同时非常耗费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