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百纳-C2000电缆故障测试仪高压闪冲测试步骤
1、闪冲法操作方法如下:开机(上电复位)——复位(主菜单)——键1(工作选择菜单)——键3(冲闪1).根据工作选择菜单提示,冲闪分为:冲闪1和冲闪2两种方式。其中闪冲1是正脉触发方式(如电流取样),冲闪2是负脉冲触发方式(如高端电压取样)。按推荐选用电流取样方式,所以按键3进入冲闪1工作模式。
2、图(11)中:T1、为0~250V1-2KVA调压器T2、为高压变压器,功率1-3KVAD、为高压整流硅堆,大于150KV/0.2A(高压实验变压器已内置)R 、为限流电阻(可不要) C 、为高压脉冲电容,容量1∽8μF,耐压大于10KV V 、为直流电压表 B、为电流取样器(配套附件)以上设备除电流取样器B之外,其余为外配设备,可用图(11)分体高压试验设备,也可用一体化高压电源(注意必须将高压放电棒与高压地线连接好方可试验)。
3、根据接线图连接完毕后,再用速度键选择传输速度或重新键入速度值。将输入振幅旋钮旋至1/3左右,然后按采样键,仪器进入等待采样状态。
4、整球隙、输入振幅旋钮后,然后通电对故障电缆升压。电压升到一定值,故障点发生闪络放电。仪器记录下波形。根据波形大小可重新调整输入振幅,重复采样。冲闪测试波形如图(12)所示:
5、波形特点分析如下:第一个小正脉冲为球间隙击穿而故障点没有放电时电容器对电缆放电的电流脉冲(输入幅度小或者仪器的灵敏度低时第一个小脉冲可能不出现,第二个大的正脉冲为故障点击穿之后形成的短路电流脉冲,其次为由该放电电流脉冲形成的一次、二次等多次反射电流脉冲,由于衰减而幅度逐渐减小。由于故障特性的差异和电容电压与引线电感的存在而在反射正脉冲的前沿出现负反冲,计算故障距离时起点为第一个放电正脉冲的前沿,终点为第一次反射正脉冲之前的负脉冲前沿。(发射脉冲为正脉冲,反射脉冲也为正脉冲但前沿有负反冲。因故障性质等原因,负反冲大小有差别,但远小于正脉冲的幅值)
6、定光标时,起点光标选择在正脉冲上升沿与基线交点处,终点光标选择在负反冲下降沿与基线交点处。如无负脉冲出现,就将终点光标定在反射脉冲的上升沿与基线的交点处,故障显示距离因此将增大10%左右。定点时,应将粗测距离压缩后确定参考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