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的餐桌礼仪和风俗禁忌
1、离开三尺为斯文 小时候由于姊妹多,围台食饭总是坐得密密麻麻,极容易手肘碰手肘了,妈妈就会说:离开三尺为斯文!于是为了“斯文”一词大家就乖乖的往后退。

3、起筷 起筷前晚辈一定要先请长辈食饭,必须由最小的开始续个叫,年纪由最大到小的“食饭”,长辈说“起筷”,然后大家一起讲“起筷喇!”才能动筷。

5、飞象过河 筷子不得挟到对面去,如果挟到对面妈妈就用自己的筷子一隔,然后说:飞象过河! 其实“飞象过河”的象就是象棋的象。象当然不能过河。 抓筷子放筷子也有很多礼仪,抓筷子不可手指指,放筷子不可打横放等等。

7、人摇福薄 坐下吃饭不可栋一条或两条腿,以前栋一条腿,代表不正经的人(做妓行业)。栋两条腿,代表穷人(水上人)。更不能摇腿,俗话“人摇福薄”。

9、打破碗碟 小孩不小心打烂碗碟杯子,是常有的事,不好意头,于是,随着落地声响,就大声说“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然后拾起一片放于高处藏起来。(有何意义,我到现在还不知道)

11、上菜时鸡头要对着长辈;请客上鱼时忌把把鱼脊对着主客;跟船员、渔民、司机吃饭不可翻鱼;筷子不能直插在饭上;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碟;不可以点七道菜;切忌对别人说:“你吃完啦?”……广州人对吃的讲究,对吃的礼仪也非常讲究,餐桌上的禁忌有很多,要想跟老广打交道,不懂得这些礼仪禁忌可就“扑街”了。

13、鱼不能翻身,请客吃饭不能上七道菜 陈伯的远房表侄因为来广州榨施氅汝求职,这段时间一直住在他家。“人倒是很聪明的,”陈伯说,“就是不懂规矩。”最跛星笸浊让陈伯不高兴的是,表侄吃鱼时,总爱翻鱼身。 陈伯的二儿子是出租车司机。因此,陈伯一家都最忌讳吃鱼的时候翻鱼。可是,他的表侄不懂,每次吃清蒸鲈鱼,吃到最后,他都要把鱼翻过来。跟他说了不要翻,他每次都忘记。 原来在广州,跟渔家、船员和司机这三种人吃饭,是不能把鱼翻过来的。这样的禁忌,又不好明说。还有一次,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因为陈伯的儿子有事要晚点去,所以他叫表侄先去点菜。菜上齐了之后,大家都傻眼了。因为不多不少,桌上正好摆了七道菜。“我们广州人是很忌讳这个的。那叫‘食七’啊!只有在办丧事时才上七个菜。”陈伯现在说起来还很是生气!

15、上整条鱼时,应将鱼腹朝向主宾,以示尊重。 一般而论,把鱼腹对着主客主要是因为鱼腹刺少,腴嫩味美。不过,这其实也有个典故。春秋时,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但专诸平时无机会接近吴王僚。得悉僚爱吃炙鱼,专诸就去拜太和公为师。炙鱼手艺学成后,专诸乘公子光请吴王僚到家里吃饭之机,做好一条整鱼,藏匕首于鱼腹,在上菜时,取出匕首,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自此,凡宴宾客,都需把鱼腹对着主客,以示善意。

17、用餐时莫随便“横筷” 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皤孽扔湓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这种横筷的蕴宗宿掾礼仪,我国古已有之。横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横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据史载,宋代有个唐肃在陪皇帝进膳时,因先横筷而犯了大不敬的罪,结果被发配边境。现在人们用膳时,即使先吃完了,也不立即收拾碗筷,等全桌用膳毕再一起收拾,可以说是古代横筷礼仪的延续,表示“人不陪君筷陪君”。 另外,用餐前或用餐时,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也被认为不吉利。这叫“三长两短”,代表“死亡”。因为用来装死人的棺材是由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三块长木板组成,正好三长两短。 其实这些餐桌礼仪的历史渊源很深: 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不过,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年轻的广州人已经不太讲究这些禁忌了。在媒体工作的李小姐说,虽然在家里奶奶会时时提醒她一些禁忌,但在外面跟朋友同事相处时,都不大讲究这些。“我经常在吃好饭后大叹‘好饱呀’,现在年轻人都不相信那些迷信说法了!”不过,李小姐说:“有些礼节性的禁忌还是会注意的,比如请客时不点七道菜,不乱用筷子敲打碗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