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马14mm f/1.8 DG HSM ART 测评
1、整体造型有点像之前的12-24ART。保留了适马家一如既往的slogan。
2、这个规格想不灯泡那基本上是痴人说梦了,不过意外的是这款镜头的体积并没有失控,携带便利度与16-35mm f/2.8这种规格的变焦镜基本相当。
3、现在适马14mm f/1.8 ART还只能买到佳能卡口版本,想买尼康卡口版本配D810A的少数派发烧级用户可能要稍微等一下了。镜头的规格如下:
4、官方样张:
5、分辨率测试读取某个位置的分辨率数据时,使得镜头在相应的位置对焦,以排除部分镜头的场曲问题导致读数出现偏差的情况。本环节所有测试均为MTF50分辨率(50%还原度下的截止空间频率),单位LW/PH(线宽每图高)。
6、这次我们分别测试了原生卡口的佳能EOS 5Ds R和常见的两种转接环(Metabones V和适马MC-11)转接A7R2的成绩。其中实测Metabones V和之前的Metabones IV在光学/画质部分没有区别,改进的是对焦和电子算法之类的东西(截至目前Metabones V可以在最新固件下实现转接佳能镜头在A9上可以10fps追焦连拍)。如果只是拍风光,可以直接选择Metabones IV,画质和五代环完全相同。
7、适马14mm f/1.8ART不仅仅在规格上做出了突破,单论素质也可以说是顶尖超广角镜头的水平,即使是全开犴鲻嗵聒光圈的f/1.8。其最佳光圈位于f/2.8,如果用于常规风光拍摄则建议使用f/4~f/5.6。其实感觉比较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在全开光圈下中心和边角也有非常好的一致性,这个边角画质跟之前测试过的广变之王佳能16-35mm f/2.8LIII@16mm有得一拼甚至有所超出。考虑到规格上的优势,可以说是十分的惊喜了。
8、采用Metabones V接环转接a7r2之后中心分辨率衰减基本都在8~10%这样的水准,属于正常的由于像素差异造成的采样频率差异。而边缘画质的损失达到了20%+,不得不说即使是近3000元的转接环也无法保证完美转接——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赖转接这件事本身,佳能EF卡口的口径比索尼E卡口大不少,接环自然要做一个收口,而不管怎么做都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广角边缘。
9、而适马原厂的MC-11转接环情况就要惨不少了——中心依然是像素数量差异带来的损失,而边缘差距达到了63~66%,崩到几乎不可用的水平。所以如果用户想在索尼无反机身上比较愉快的使用这支镜头,售价2800左右的Metabones IV/V转接环应该会是一笔避免不开的支出。
10、其他画质测试其他项目包括色散、暗角、通光、畸变。这种镜头的对焦速度难以测量(靶的成像面积太小)而且意义不大(基本都手动或者超焦距了吧),故本次不做对焦速度测试。针对星空头的适用场景,我们特别添加了针对点光源还原的彗差和像散测试。
11、色散分为倍率色差(焦内色散)和轴向色差(焦外色散)两部分。计量各焦段下全画面色散的最大值,为其在像方焦平面(传感器平面)上的实际宽度。广角的色散问题一直不太好控制,别看跑分有点难看,其实已经是个还不错的水平了。
12、暗角适马14mm f/1.8 DG HSM ART的暗角(最大值):1.68EV全开光圈的暗角其实还是有点点感人的,不过也并不算夸张——很多f/2.8的星空头也就是这个暗角控制水平,尤其是那些没用灯泡前组的,暗角问题更是严重。
13、畸变适马14mm f/1.8 DG HSM ART的畸变:2.26%畸变稍显严重,但是跟三阳14 2.8这种难以校正的畸变不同,适马14mm f/1.8 ART作为一支自动镜头,未来必然会得到Adobe校正文件的支持。所以无需过分担心。
14、通光量适马14mm f/1.8 DG HSM ART的通光量(T制光圈):T2.05作为一支标称f/1.8的镜头,这个通光量成绩算是基本及格。相对于那些T3.1左右的星空头,照样可以保持1.2档左右的弱光性能优势。
15、彗差与像散针对星空头的使用场景我们做了彗差与像散的测试。这两种基本像差可能不像球差、色散那样知名,这两种相差影响的是点光源(尤其是边缘点光源)的还原度。彗差的示意图如下:
16、表现为径向的拖尾。像散的示意图如下:
17、表现为法向的重影。红圈区域内为无明显彗差/像散的成像圈区域,红圈外有明显的像散和彗差。适马14mm f/1.8 ART的彗差/像散情况如下:
18、图示为红圈外面的点光源成像,可以看到全开光圈下其实彗差并不显著,以像散为主。如果一定要强迫症爆发裁到不可见明显彗差与像散的话,剩余像场的对角线视角是92.13°,对应的等效规格为20.8mm f/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