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程AR HUD 概念是什么
1、技术、产业因素技术方面,ARHUD的眼盒大小、重影、畸变、包络体积、视场角、成像距离等因素,是限制条件;产业链方面,高效的显示器、高功率高效率的背光源LED、自由曲面的光学大镜片厂商缺乏,都造成了AR HUD的难产。加之新的供应商需要在OEM、Tier1之间闪转腾挪,自身缺乏话语权,导致AR HUD的落地商业化推进一直困难重重。新车设计一般是基于现有平台,尽可能复用原有零部件。而HUD的安装需要较大空间,并且对安装固定方位都有要求。如果体积过大,多数车型平台是很难接受的。比如有客户希望AR HUD虚像在20米远,那么所需要的产品包络是9升。经过样机和实车对比,发现只要虚像距离在8米以上时,就能实现大多数功能和效果。疆程科技能把体积降低到7升。同时,在强烈光照的情况下,ARHUD不会因为外界阳光太亮而看不清HUD显示的内容,也没有发生上面提到的畸变。

3、AR HUD量产一个完整的汽车零部件,大体分为4大环节,从产品预研,然后到设计验证(DV), 再到产品验证(PV),最后到匪犬挚驰量产。目前疆程已经踏过了第一阶段,产品的技术研究已经完成,我们正在做产品的设计验证,就是常说的DV,包括软件测试,电性能/EMC测试,环境/气候测试等。并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整改。现在在优化产品,完全按照汽车行业的要求去进行设计和验证。下一步,公司将努力向产品验证,就是常说的PV阶段迈进。现在已经和很多国内主机厂建立联系,并签订了前期的合作协议。“AR HUD的量产应用,对疆程来说,就是这两年的事情。”林荣春自信的说道。据评估2020年HUD市场规模将达到18亿美元,全球出货量800万部,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迅速的产品。AR HUD市场规模会飞速成长,预计将覆盖22家主机厂、49个汽车品牌。未来的市场机会挺大,而ARHUD的供应商数量却少的可怜,机遇与挑战并存,就看谁能抓住机会第一个冲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