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应该怎样读

2025-10-23 22:08:47

1、  先来看第二句。

    《唐诗鉴赏辞典》注:--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

  第二句的“衰”,到底应该读什么?。据资料查,该字古代读作“催”,但唐代并不算是太古老的年代。

  《汉语大字典》 衰(1281页)字共有三个读音。①同“蓑”,指蓑衣;②读作“shuāi”解为:事物发展由强盛转向微弱;病有所减退;减退。③读作“cuī”解为:由大到小依据一定的等级递减;下;古代的丧服。

  在本诗中,意指头发由黑变白,只能理解为事物的转向过程。

  所以“衰”字在本诗中应该读作“shuāi”。

《回乡偶书》应该怎样读

2、  再来看第一句的“回”。

  《说文解字注》(许慎撰,段玉裁注),“从口員聲,讀若員。王問切。按古音如云。……戶恢切。”。

  可见该字读音古今变化较大。

  在唐诗中“回”字出现的概率并不鲜见,该字在唐诗中为ai韵,同“徊”。

  证据如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huai)。”。

“月黑风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huai)。”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huai)。”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huai)。”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huai)。”

“九庙无尘八马回(huai),奉天城垒长春苔。”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huai)。”

……………………………………………………

……………………………………………………

……………………………………………………

不一一列举。

《回乡偶书》应该怎样读

3、  如果只有一首诗的“回”字读“怀”,那叫孤证,不足以为证。但林林总总的“回(huai)”字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哪怕“回”字在唐代真的没有“huai”的读音,但文人墨客都这么读,都这么用,那么这个“回huai”也就成了通假音。既然古代有以讹传讹的通假字,为什么就不能有“通假音”呢。

  再来看这首诗,作为朝廷状元、为官多年的贺知章却在晚年的诗作中独树一帜,不讲究平仄格式与韵律,真的让人费解。

  唐诗在当时是很讲究平仄格式与韵律的,哪怕第一句不在韵律上,后面三名一定要通过平仄格式把第一句救回来,这是唐诗格律中的拗救。

“少小离家老大回(hui), 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lái)。”

  作一首诗都不在调上,作者不被儿童认识就不奇怪了,怎么会不让人耻笑呢?

《回乡偶书》应该怎样读

4、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这首诗的读音被现代人歪解了。

  正确读音应该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huái),

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lái)。

《回乡偶书》应该怎样读

声明:本网站引用、摘录或转载内容仅供网站访问者交流或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邮箱:site.kefu@qq.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