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选择误区
1、按名称认识专业 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望文生义,也不能道听途说。以往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因为不了解专业内涵、混淆专业名称而报错志愿的情况屡有发生。一些考生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升入大学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3、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每年都有专家出来说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其实考生最后能够选择和进入的专业受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考分,性别,录取规则,招生计划。许多当年出现的热门专业,其实许多不是由于考生的选择引起的。而是由于招生计划引起的。当每个学校都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招生计划占的比例很高的时候,必然成为当年的热门专业。告诫家长不要盲目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四年后不一定是好就业的专业,对于考生,家长常常没有帮助。

5、只要专业名称相同,在所有大学都一样 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是由于每所高校在办学特色、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差异,相同专业之间也会有所不同。

6、一蜂擒萏赃门心思奔名校 “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有考生父母打算为孩子只在本科一批一志愿报考一所心仪“名校”,二志愿放弃。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晟逋鲱蝎缺考虑,风险较大,如果孩子分数不够,本科一批一志愿没 被报考院校录取,就失去了就读其他一本院校的机会。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 “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 强的实力。因此,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7、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高考志愿别冷落了招生章,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 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 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