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住读过的内容,并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己用
如何才能大量、快速地肩痄镣扰阅读?如何记住读过的内容,并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己用?这两个问题应该是大多数阅读者迫趋溉湮唤切希望解决的,下面我就以这两个问题为主,结合我的读书经验,给大家一些参考建议。
一、如何做到大量、快速地阅读?
观察、询问了很多人的读书经历,许多人之所以读的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贪心”,想记住书中所有内容(但事实上不管你读的有多慢,最终都还是记不住多少、还是会忘记);
二是因为“担心”,担心自己错过了重要内容或读快了不能理解;(但事实上一本书对你真正重要、有用的内容不足20%,你最终能记住的就更少了。而且读得慢,整体上是不利于你理解内容的)
其三就是因为“阅读基础”的问题了,因为知识面不够,读不懂、读不进去,所以读的速度比较慢。
1、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浏览式阅读法
①先仔细阅读前言、目录。了解本书重点、掌握大纲结构,找出自己认为重要、有兴趣的章节,之后再安排慢读。
②读每章节时,只读开头和结尾五句。通常好的书都很有结构,开头写出主题、中段列举事例、依据或故事,最后结尾再次确认主题,所以就算只读开头和结尾,省略掉中段,也能知道重点是什么。
③以两种以上阅读节奏来进行阅读。平常至少以1.5倍的速度阅读,在看到重点部份时再放慢速度去读。我在没有系统学习快速阅读之前,通常是以2倍速度阅读(扫读)完一本书之后,找到感兴趣的地方、对我重要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然后才放慢一点速度来阅读,对于二次读过发现的精华内容,再进行一遍精读。在学习掌握了快速阅读法之后,我基本是以每分钟两三千字的速度进行阅读(正常人的阅读速度在200-500字每分钟),所以整体上的效率是提升了很多倍。
1、目录、导图法
①默写书籍目录。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的基础逻辑,也就是大纲。我们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试着默写一下书籍的目录,然后再与这本书的目录对比。这个简单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检测自己是否掌握了整本书的思考逻辑和基本内容。
②再进一步,建立“自己的”逻辑。
章节目录是作者希望表达的逻辑内容,我们阅读完一本书(也可能是一个或几个章节)之后,要透过阅读、理解、思考,形成自己的逻辑内容。具体可以是思维导图的形式,这个思维导图不是简单地照搬原文,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根据个人实际理解情况对内容进行拆分、重组、整合、延伸,制作出一篇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
2、提问、反思法
要想读完一本书,更好的理解并记住书中的内容,就不能只是简单的跟着作者的文字去阅读。
①提问→回答→对答案
在阅读之前你要学会提出问题(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和书籍的目录);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回答这个问题;在阅读完之后,把阅读前的答案和阅读后得出的答案进行比对,看看自己答对了多少、还有哪些遗漏和差距。这些差距,或者说回答盲区,就是你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②阅读后的“反思”提问
例如: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什么?书中有哪些知识是我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这本书对我的帮助是什么?这个理论或方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我具体该如何运用等等。
3、写作、讲演法
这是比较经典的方法了,很多人都讲过,简单来说就是:写作和讲给别人听都可以简单验证自己是否已掌握了书中内容;同时写和讲的过程,会进一步促使你的大脑联想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