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思想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效益不容置疑,如何配置使用却是摆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换言之,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就会升值,使用不当就会贬值。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贯穿着一条价值链。
“价值链”这一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因此,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波特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在价值链中作用的表述是:“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对单个基本和辅助活动(例如工程师的雇用)起到辅助作用,而且支撑着整个价值链(如劳工谈判)。”
价值链管理思想的提出对管理学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价值链的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贡献在于,它向人们揭示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够辅助企业业务上的活动,从而间接地创造价值。价值链的存在不仅表现在不同企业的活动衔接处,而且表现在企业直接创造价值的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价值链上的各个过程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实现的价值造成影响。无论企业各项活动的具体目标相同与否,就企业整体目标而言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创造价值以满足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所以,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影响到整个价值的形成。
做好这些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会从企业的成本中心转化为资本中心,企业就会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进而使人力资源产生增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