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U留学:[176]工作四年后的PhD申请经验
背痔辏哔刂景:211/985 本科 ( GPA 82.3 ) + 北航硕士 ( GPA 85 ) ,EE,信号处失窝蜜琶理,四年专业相关工作经验,美企,1 年海外工作经历。G:500+800+4, T 94.
申请结果:
OFFER: NOTRE DAME ( GA ) , UNL ( RA ) , MST ( RA ) , U OF AKRON ( RA ) ,FLORIDA TECH ( 6000/Y ) , 没有悬念的选了 ND。
AD: CSU, UCSC, UTD, IIT
REJ: ASU, UA, Missouri u Columbia,
其他的我都忘记了,应该都是 AD。一共 15 所。
动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申请原因,而动机的强烈与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结果。每个申请者都是有着坚定的理由去走这样一条荆棘满地的路,而这些理由是支撑我们走过一年甚至两年三年的申请之路的绝对动力。尤其对于一个工作了很多年,有一定的事业人脉基础,放弃薪资优厚的工作,去做靠奖学金度日的学生,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做基础,很容易就退回到起点,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曾经跟某个朋友讲起来,背着 GRE 单词的深夜太累睡着了,恍惚间梦到当初在洛杉矶街头我的种种新奇,才深深明白自己对于那片土地的期盼。自己也觉得这是个浅薄的理由,新奇感能做什么,相当于无知的盲目,我只是形容一种状态,不像过多辩驳,批评者请随意。也不用问我为什么,不喜欢八卦。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 态度决定一切。
心态:工作以后再申请,一定会有人质疑你,父母的,朋友的,同事的。当所有人都在为了房子车子而卖命的时候,你在一边清高的看 GRE,觉得你逃避压力的,没本事的,不安分的,乃至装 13 的大有人在。人心险恶,看你是不是投降给舆论。而对于女生,人们的评价往往就更加苛刻 : 认为你嫁不出去的,想出去找个老外的,图身份的,林林总总,自己随便想。我们生活在一个敏感的时代,身边人的任何变动都会刺激他人敏感的神经,国人从不乏想象力 .ANYWAY, 承受吧。你会越来越 STRONG 的。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就好。人生不需要解释。夸奖你有勇气的未必真心,打击你前途坎坷的人未必不是为你着想,忠言逆耳,自己分辨。
行动力:看过很多人彷徨在要不要出国的决定中,把时间大把大把的错过了,回头后悔,很为之可惜。可能是白羊座的原因吧,做事冲动,也可以理解成毅然决然。我不喜欢犹豫的状态,生活的各种教训都告诉我,在选择一件事情的时候,迅速作决断,如果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靠直觉。不要瞻前顾后,否则只会统统失去。如果没有一个心向往之的理由,那就不要出去了,否则你会在这个过程中万分痛苦。作为一个工作了四年的申请者,很清楚的知道,现如今的中国并不同于 20 年前,出国未必是个很好的选择,国内机会很多,并且藏龙卧虎,如果感觉国内的环境更适合个人发展,就要享受,这也是我在辞职的时候感觉到可惜的一些原因,但是有得就有失,往前看。如果觉得不适合,想出去看看,就行动,不要犹豫。其实很简单的 1 或者 0。
GT: 并没有可补充,版面里面精华区的信息足够用。作文小组是督促自己克服惰性的好方法,看到别人都在头悬梁锥刺股,你好意思不玩命么。要利用一切的点滴的时间,这就是工作中的人的最大困难。早上 5 点起床是可以背两个 LIST 单词的,晚上 1 点睡觉是可以写一篇 ISSUE 一篇 ARGUMENT 的,记得那段时间连开会的时候都在构思 ISSUE 架构,想论点。每天都在像打仗。那时候我刚开始接手负责一个项目,白天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工作,剩下的只有晚上和周末。从 6 月底到 10 月底,没休息过一个周六日,想起来都很是佩服自己啊。毅力决定成败。作文一定要写满高频 30,不要有侥幸心理,因为即使这样也有很多人抽中 30-100,包括我自己。T 不要去北大考场考了,很吵。这里想说一下时间的问题。很多名校都 11 月底就截止了,所以我这种 schedule 考 gt, 直接导致了材料赶不上这些学校的 deadline. 所以,还是那句话,出名要趁早,干什么都要趁早。
申请:对于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来说,如果像我一样 gpa 不够高的话,就强化一下工作经验的描写。尽量把简历跟这个学校或者某个导师的研究方向去接近。我感觉工作经验还是有帮助的。强调一下 industrial experience 等等。对于一些还处在 uphill 的导师来讲,找个能帮他干活的人虽然急功近利吧,但是也毕竟是个快速见效的选择。再就是文书一定要自己写,不要抄,自己最了解自己,写的真诚一点,我相信在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让人觉得真诚可靠的材料会加分。
定位:我定位偏低了,教训。前 50 的学校只申请了一两个。我对自己没什么信心,容易自卑。所以条件允许的话,要申请两三个 dream school。才不会后悔。
陶瓷:不用说了吧,必须套,否则 offer 很难保证。陶瓷的时候,要做功课,如果有 match 的研究经历最好,没有,那么就要有 to match 的态度,要真的下功夫去看论文,导师的,别人的相关的。套 mst 的老师的时候,我记得我写过三四封 3000 多字的 email 给他,详细的列举了我阅读过的文章,自己的结论,疑惑的问题等等。反正那时候也没事做,当学点东西了。中国学生的共性都太目的明确,很功利,往往给人感觉不好。如果你是导师你也不希望学生发信来问,有钱么,没钱 88。总之,讲究的是态度。
OFFER 篇:无新意,选个喜欢的。
VISA: 做好 CHECK 的准备吧。
感谢:感谢爱我的人,一路伴随。
要收笔了,才发现我并没介绍什么实际性的实战经验,纯粹心理篇。并不美好,却很现实。想起之前读星夜无夏斑竹的贴,感动的眼眶湿润,斗志顿生,而我这篇却没做到。惭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