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喇叭的音膜是振动的实物拆解解说小经验
1、很多人在使用多媒体音箱时发现,音箱低音会振动用手去摸有发麻的感觉,而高音好像不振动用手去摸不会发麻。所以就有一个错觉,认为高音工作时是不振动的。所以,本人在这里特意写一篇经验来说明其工作原理及振动方式。

1、音箱高音工作时是振动的。
无论是高音、中音、低音都是声音的一种,而声音是由于物质振动而形成的。比如人说话的声音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打鼓棒敲击鼓皮让鼓皮振动产生鼓声;鞭炮爆炸时的热能瞬间冲击空气,使空气产生剧烈振动发出爆炸声等这些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音箱的声音也一样,它是由音源设备输出的交变信号电流,通过喇叭上的线圈产生磁场。通过这个磁场与固定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推动高音音膜振动而发出声波。
为了形像的说明音箱高音工作时是振动的,下面以拆解实物音箱高音的形式来进行说明。

1、首先,将音箱平放在桌面上,用手取下前面的尼龙网防尘罩;

2、用六角扳手将音箱高音喇叭的固定螺丝扭下来,取出高音并将端子的连接线拔掉(或用电烙铁焊接下来);

3、拔掉端子连接线取下高音头后,可以看到其前面是高音膜,后面是散热铝翅。将其平放在桌面上准备拆解;




4、用一把刻刀在音膜的四周割开,使音膜边缘与铝缸体分离;

5、用刻刀割完之后,再用镊子夹起中间的音膜,向上抬起;

6、接着用手捏住两侧各一边即可将其从中拉出来;

7、拉出带有音圈的音膜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在音膜上有一圈圈的铜线,这就是音圈。交变的音频信号电流就是加在这个线圈上,产生磁场。这个电信号产生的磁场与下面固定的磁铁产生的磁场,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发生前后运动。因此线圈与音膜固定在一起,所以,音膜就随着线圈一起动作推动空气产生声波;


8、再看下面的磁铁是钕铁硼磁体,其磁性相当强大,这是普通的磁铁难以相比的。这一点可以用其吸引金属工具来做试验如下图所示:

9、仔细看这圈裂缝中,是添加有磁性液体,简称磁液。
磁液的主要成分是:
一)、磁性微粒(纳米材料,直径约为十万分之一毫米)
二)、分散剂(防止磁微粒相互吸引、聚集)
三)、载体(基液-烃类和酯类)在强磁场、高温下长期稳定的胶体。质量好的磁液不会发生凝胶、沉淀、分离现像
磁液的主要功能:
一)、提高功率承受能力;
二)、使频响曲线变平滑,简化分频器设计
三)、降低功率压缩效应,减少失真
四)、使音圈保持中心位置(定中)
五)、改善瞬态响应(后沿)
六)、减少阻抗变化
七)、降低不良率和减少退货
八)、密封磁隙,防氧化

10、拆下的音圈上可以看到磁液,可以采取用纸巾擦拭的方法来进行观察;

11、经过上述的描述与实物拆解,我们对高音喇叭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用一张图片及喇叭的工作原理来说明高音工作时是振动的。如下图所示:

12、高音喇叭是通过一个线圈与音膜结合在固定磁铁缝隙中运动,而通过此线圈的电流(音频电信号)是交变电流,它的正负极是随着交流信号在不断变化的。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线圈产生的磁场受到喇叭上磁铁的磁场的作用,会出现一前一后的相斥与相吸的运动现像,这一前一后的运动(高音线圈与音膜的整体运动)节奏推动空气产生声波并扩散出去,就像我们小时候用石子扔在水中出现的水波纹一样,当你往平静的水面上扔一个石子后,水面就有了波浪,一圈一圈的向外扩散。声波也是这样形成的,只是空气的波纹我们无法看到。高音喇叭的工作原理和我们讲话时声带振动是同样的效果。

13、通过上述分析了解得知,音箱中的高音工作时是振动的,但为什么我们又看不到它在振动呢?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听觉与视觉是有限的,人的听觉只能感受声波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这一范围内的声波能够被人耳听到;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人耳都听不到了。

14、而人的视觉能够分辨的程度更低,比如,我们看电影每秒25帧我们都感觉电影是连续而不是由一幅幅单独的画面构成的。这就说明,每秒物体振动等于或超过25次时我们就无法分辨它动作的频率了。那么高音喇叭所发出的频率最高能达到40,000HZ左右,最低也会达到5000HZ左右。可见这么高的振动频率,人类是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的,这就相当于用肉眼去观察子弹从枪口射击出去的过程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误认为高音喇叭的音膜是不振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