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育儿的五个丑陋思想
1、一孩子是个人财产。很多中国父母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人财产,认为我爱怎么管就怎么管,想打想骂,想亲想宠是我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这种思想着实丑陋。孩子是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它存活,就有应得的关爱和尊重,而不是附属于某一个人,他最终有权力独立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而这也是无法违背的人性规律。所以,西方国家在法理上认为“孩子是属于社会的”,而正因为这样的观点让孩子得到了更完善的保护,比如欧美一些国家,家长打骂孩子就是非法的,严重的会剥夺其监护权而让孩子生活到代管家庭。据西方的资料统计,孩子80%以上的伤害来自父母,而基于“孩子是父母的个人财产”这一思想,中国社会和政府对孩子伤害案件的监督也往往流于形式,很多父母只是被警告后,受虐的孩子却不得不回到不堪的家庭继续呆着。古人说,“发之体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前面的大意是我们细到毛发到身体皮肤都是父母给的,我们没有权力支配毁伤。但事实呢,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可以帮助却无法支配孩子的人生。但这也说明,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私有物,是有其深刻历史渊源的。

3、三专制式的家长制。中国的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专制式的家长制。这似乎也是中国的传统。大到国家,中国的土地上历来就是“万人之尊”的皇帝制,即便诸国战乱,也总要合并在一起,到头来还是“一个人说了算”,到近代明清,更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令人发指的程度。小到一个单位,“十个副职都不抵不过一个正职”,还是有一个众人之上的绝对统治者;而到了我们家庭,似乎也还是国家和社会的缩影,大家想想封建的家长制吧,在一个家庭里,父辈的权力与人俱来就是高高在上,不可抗拒的。即使发展到现代,这种根深缔固的思想还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的父母们,在家里,父母是有绝对权威的,孩子所做的事情就只有遵从,而从日常口头禅就可以听出,很多人喜欢“听话”的孩子,夸奖一个孩子也喜欢说,“这孩子真好真听话!”而一个孩子变得没有原则没有自我思想的“听话”,不就是专制式家长缺度的产物吗?它剥夺了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意识,自尊感,或者专制往往伴随着暴力,孩子往往为了一时的“安全”而委曲求全,心里却一直愤恨……中国历来一直比较缺乏民主上的自由,孩子的声音往往被父母专断的呵责声淹没,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可能培养出有热情,有活力,有潜力,有创造性的下一代呢?

5、五不合时势的教育引导。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中国的父母对于孩子成长思想上的引导往往不合时势,该进时则退,该退呢,则进。比如孩子的性教育,应该让他们知道的,却遮遮掩掩;应该培养男女纯洁友谊时,却无情猎杀……很多父母总喜欢用大人的思想去考虑孩子,然后扣大帽子,如临大敌。而孩子年长时,则又嫌孩子不懂这不懂那,又总希望孩子一夜间变成“情圣”,马上去谈恋爱然后结婚生子才好……没有开花的过程怎么拿得来果实呢?中国的父母们限制太多要求太多,却又期望太多,想得到太多,于是,对孩子的失望情绪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多。有因总是有果。有责任时要勇于考虑自己,以为尽到了努力,就尽到责任,却从不问,这样的努力对不对,值不值得?所以,科学的,符合孩子成长健康的教育引导对父母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自己和孩子将来是否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