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女儿还挺听话
但是说来也怪,这样教育下来,孩子并没有变成一个骄横的小公主。我惊喜地发现,女儿现在很好商量,也越来越喜欢听取我这个参谋的建议了——请问,这可以算是听话吧。
女儿在学校里与同学有了矛盾,她喜欢回家和我说,我会尽量给她出些主意,大部分她都愿意接受,但是如果她觉得不妥,也会提出疑问,或者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来。
学习方面,我提的建议女儿大部分都认可。比如这次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不够理想,我分析原因在于平常阅读不够,所以建议加强,她就开始每天看课外书了。
她想玩会儿电脑游戏、看会儿电影,我有时会建议等作业做完了再痛痛快快地玩儿,她也很好商量:好吧,那也行。有时,我对她说:咱们一起学会儿迪斯尼英语吧,她也会痛快地答应。小姑娘喜欢“臭美”,偶尔会涂唇膏,有时我不管,但有时建议她擦掉,她也就擦掉了。她想去麦当劳,有时我们答应,有时说:那些垃圾食品不要多吃,这次不去了吧,她也不坚持。她正在电脑上来劲地玩游戏,看动画片,我说有东西要上网查查,用一小会儿。她说,行,那好吧。
......
也许是我的标准不高,因为我认为孩子有自己的主意是正常的,所以,孩子能这样我就觉得算是挺听话了。
为什么我并没有想着让女儿听话,她反而挺听话的呢?可能有几个原因,大家看看有无道理。
一、我提出的要求基本是她能够接受的
我在无条件积极关注,象神奇的魔术一样…一文中说到,我倡导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重点在于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意见,但并不等于什么都按照孩子的想法来。成人之间也是如此,我尊重你的意见,这代表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想法,并最终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结果采纳的可能是一个妥协的方案。在孩子的想法确实是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商量、谈判,使他能够愉快地同意父母的意见或者产生一个妥协的方案。
所以我虽然比较听女儿的话,但是也会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的。但是,我的要求基本都是预计她可以接受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她自然容易听话了。比如学迪斯尼英语,我都是在她玩了一会儿、比较空闲的时候提出和她一起学,而不是像大粽子爹那样要求天天学一个小时,她自然容易听话。有时我也会考虑孩子的想法,提一个折衷的方案。比如她今天想吃麦当劳,我会建议等有时间再去,这就较容易接受了。
二、父母灵活,孩子就可能不偏执、倔强
其实女儿说的那句话:好吧,那也行,是我经常说的。我给孩子一个建议或者要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我如果觉得也可以,就会说:好吧,那也行。我其实是很灵活的,在孩子的日常安排上不坚持自己原有的想法。比如看迪斯尼英语,如果她不想看了,和我一说,我也就让她去玩了。参考晒晒我和孩子的一天——教育孩子要解…。所以,时间长了,耳濡目染,她自然也学会了不固执己见,也较灵活,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而孩子爱闹情绪怎么办——咨询实录中的孩子比较偏执,其实他的妈妈做事也比较死板,不灵活,所以孩子倔强或偏执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说父母的性格会遗传给孩子,其实遗传的成分有多少不好说,至少整天在一起,性格不互相影响才怪呢——模仿是一个常见的学习方式。
三、我的方式她自然愿意接受
我和女儿提要求、提建议都是以商量的方式,而且最终采用的可能是一种妥协、折衷的方案。而不是像很多家长那样,打着尊重孩子的旗号,借着商量的手段,实际是要推行自己的方案。比如让孩子看书,她想再玩一会儿娃娃,那就可以答应稍玩几分钟再去看书,不必要求必须马上去,这样
而且我不以权威的面孔出现,不板着脸说事儿,几乎从来不声色俱厉,而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领导”的架子
。谁让咱早早就放弃了权威的地位,老老实实甘做参谋或军师呢,诸葛亮总不能对刘备摆架子吧。孩子是她自己的主公,我去做她的主公,那不是篡位吗?话说回来,其实谁都喜欢别人这样给你提建议、说话!谁都不喜欢对你威风凛凛的领导,表面上我们可能笑脸相迎,心里可能早就......
而习惯了和孩子商量,孩子自然也学会和我们商量,也变得好商量了。
现在女儿想玩电脑游戏,看动画片的时候,都会和我说一声,“我可不可以玩会儿游戏(看动画片)?”,我一般都会答应,只是嘱咐一下玩(看)多长时间。可能是因为她觉得反正我会答应,好商量,说一下又有何妨?而且得到了同意,理直气壮地去玩儿更舒服。这样,她也不需要偷偷去玩儿。
另外我提建议时,并不是勉强女儿马上同意。有时放手让她去体验自然的结果,用结果说服她。比如听写生字,开始她不愿意练习。我就不勉强,告诉她试试课堂听写的成绩。晚上回来,成绩不好,再给她听写,她就会愿意接受一些了,等第二天听写成绩不错,她就慢慢愉快地接受听写了,甚至会主动要求听写。
四、建立起来信任了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里雷夫老师不是用恐惧建立起教室里的秩序,而是用信任。在家里我也是如此,我信任孩子,孩子也信任我。通过长期的“磨合”,通过很多事儿,女儿体会到了,我说的其实都是为她着想的,也是她能接受的。而且这些要求不是勉强她,采纳这些建议不会让她痛苦、难受。并且听了我的建议之后,听写、测验成绩提高了,收获了进步的快乐。所以,逐渐地她就信任我的建议了,自然就愿意听了。所以,最近我建议她每天阅读,她没有提疑问,就痛快地接受了。
这算是一种不小心建立起的权威吗?可能更准确地说是一种信任。
五、女儿是不是本来就很听话
不是这样的,三四岁的时候女儿是个很倔强的孩子。在掌握了教育的主导权之后,我采用了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教育方式,她逐渐越来越好商量了,现在成了乖巧的小姑娘了。至于她为什么那时会倔强,其实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小时候老人对她约束太多的原因,她不得不采用倔强、哭闹的方式才能实现的她的小小的愿望。
会和孩子商量,她也学着和你商量;会听孩子的话,她也学会听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