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特辑四
教师炯屎筵焱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特辑四
3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P45)
答:(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 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 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 则。
3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P49)
答:(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 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 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 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3、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51)
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 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 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 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 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4、简述动机及其功能。(P54)
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35、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P55)
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 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 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6、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P56)
答:(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7、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P59)
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3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59)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9、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P61)
答: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 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 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40、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61)
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 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 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41、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实际教学的作用。(P62)
答: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 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 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 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2、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P63)
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此,指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利用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43、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P66)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4、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66)
答: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 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 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45、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P67)
答: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 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 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 虑。
46、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P67)
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 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 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